微NEW波14668.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NEW波14668

微波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微波 英文名称: microwave;MW 定义1: 波长为1mm到1m波段的无线电波。它具有很强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并可用于全天候遥感。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遥感应用(二级学科) 定义2: 波长低于10cm,但高于红外线波长的射频电磁波。 所属学科: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 微波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目录 词语 词语信息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微波的波长 微波的性质 穿透性 选择性加热 热惯性小 似光性和似声性 非电离性 信息性 微波的产生 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的非热效应 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杀菌的机理 词语 词语信息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微波的波长 微波的性质 穿透性 选择性加热 热惯性小 似光性和似声性 非电离性 信息性 微波的产生 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的非热效应 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杀菌的机理 展开 编辑本段词语 词语信息   词目:微波   拼音:weī bō 基本解释   1. [ripple]∶细小的波纹   2. [microwave]∶指波长从一毫米到十米的电磁波微波通讯 详细解释   1. 微小的波浪。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引纤缴,扬微波,折清风而殒。” 唐 许浑 《泛五云溪》诗:“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宋 朱熹 《喜晴》诗:“冲颷动高柳,渌水澹微波。”峻青 《秋色赋·海娘娘》:“每当晴朗的早晨或是静谧的月夜,海上风平浪静,微波不兴。”   2. 犹余波。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永嘉 时,贵 黄 老 ,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 江 表,微波尚传。” 卷盦 《<蔽庐丛志>序》:“景丛志而仰止,羗寄意於微波。”   3. 指女子的眼波。 三国 魏曹植 《洛神赋》:“无良媒以接懽兮,托微波而通辞。” 清 黄遵宪 《都踊歌》:“中有人兮通微波,荷荷!贻我钗鸾兮餽我翠螺,荷荷!” 高旭 《赠沉孝则》诗:“惆怅佳人留片影,愿将心事托微波。”   4. 物理学名词。指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如,无线电通讯中指波长在1毫米至十米之间的电磁波。 编辑本段微波的波长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 1.99×10-22j. 编辑本段微波的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观点来看,微波这段电磁频谱具有不同于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点: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似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