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小结21.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 与“景物”有关的题型 一、找出景物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列举全面即可。 2作者重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景物(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不必全面列举,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选择作答。 《溪桥晚兴》“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作者是南宋末遗民。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描写了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声等景物。 声音意象:羌笛、猿啼、雁鸣、捣衣声等。 《蝶恋花》(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词中,作者重点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离别时的内心情感? 答:泪、雨、酒。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答:梅子、芭蕉、柳花。 二、描绘画面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首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绘画面+概括画面总体特征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这首词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春日和风吹拂,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武阳送别》:“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描绘了一幅悲凉的送别图景:时值菊花黄、芦花白,大雁初飞的秋日,送别友人,正依依不舍时传来了羌笛、胡笳声,令人泪洒衣襟。 三、分析手法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写景用了什么手法? 2本诗首句是怎样写景的? 3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内容和手法方面加以分析。 4“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 手法+结合诗句阐释+表情达意的效果 描写手法主要有: 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夸张 (4)双关 设问、反问、反语等。  常见表现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动静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联想和想像,或虚实结合(以眼前所见引发观赏者想象,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对比。 (4)白描。(5)用典 。 《溪桥晚兴》“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作者是南宋遗民。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手法? 以动衬静:野外渡口,春草茂盛,杨花飘零,应十分寂静,再写杜鹃哀鸣之声,更有以声衬静的效果。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说随着黄河可以涌上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汹涌澎湃。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两句中,诗人怎样描写清溪的清澈的。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和鸟的倒影在清溪之中。生动地表现了清溪之美,使人陶醉。 四、和情感的关系 提问方式: 本诗借景抒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 有人评价此诗抒情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同意吗?为什么? 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愁”的? 本诗结尾“松月夜窗虚”有何妙处? 情景交融(景物特点和情感基调一致,和谐统一) 乐景衬哀情(以艳丽、清新、富有生机之景反衬内心的悲哀愁苦) 以景结情(议论抒情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作结,含不尽情味于其中) 关系类型+结合诗句阐释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这首词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 第二问答案:用意是以乐景衬哀情。面对良辰佳景,作者却说自己如沈郎一般瘦损不堪,与万物盎然形成了反差,更添悲哀。 《溪桥晚兴》“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作者是南宋末遗民。 2、有人说诗中“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不同意。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其实内心却无比凄凉。诗人描写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之凄凉之景,再加上诗人是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从军行七首(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