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浙西隐伏岩溶区某高速隧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摘 要:基于对浙西隐伏岩溶区某高速隧道地质背景条件的详细调查,文章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点;对研究区的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做出了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的岩溶发育特点,计算了隧道的基本涌水量,并对隧道的岩溶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为该高速隧道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也进一步保障了该公路后期的科学设计和安全施工。
关键词:隐伏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岩溶
1 隧道概况
研究区隧道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隧道区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岭险峻,峰峦叠嶂。隧道设计为双洞分离式公路隧道,全长3060米,右线设计长度3057米,左线设计长度3102米,洞身最大标高663m,洞口标高在189~220m左右,高差大。
2 隧道区基本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怀玉山脉芹源岭地区,属低山地貌,整个隧道沿N72°E方向展布。其进口处山脊走向为N45°E,出口处山脊走向变为N 0°~25°E,山体最高点为高峰洞,标高664.5米,山脊两侧坡度陡,沟谷深切。
2.2 地层岩性
隧道区地处杨子准地台东南部,属江南地层区,隧道主体处出露地层为海相硅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的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中统杨柳岗组。下统荷塘组出露于隧道的北西向,上统西阳山组出露于隧道的东南向。
2.3 地质构造
研究区位于华夏系褶皱带内,隧道区在石门背斜东南翼通过,石门背斜,轴线呈北东60-70°方向展布,核部地层为震旦系灯影组,两翼地层为寒武系地层;受断层破坏较大,宽约10km,长约4km,总体宽大于长,为短轴背斜;枢纽产状240°∠20°。
隧址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断裂为F34,F35,F36,F37。其空间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F36、F37两条张性断层对隧道影响比F34、F35两条压性断层大。
根据野外调查,受石门背斜及附近张性断层影响,山顶处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顺层节理和倾向节理。实测一组顺层节理宽10-15厘米,走向226°,约1米/条。
3 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下水类型
隧道通过区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水、裂隙水,富水性弱,含水层岩性为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着2y)深灰色中薄层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条带状、饼状灰岩,夹含炭硅质页岩,上统华严寺组(?着3h)深灰色条带状灰岩夹饼状灰岩,西阳山组(?着3x)深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饼状、瘤状、条带状灰岩。岩溶发育一般,地下水赋存于岩溶裂隙中,富水性不均一,主要受构造及地貌控制。
3.2 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综合来看,区内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主要通过节理构造、溶蚀裂隙及极少数小型溶洞下渗补给地下水,由于隧道沿分水岭方向展布,两边坡度大,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易于形成地表径流,大气降雨很大一部分无法有效补给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势影响,总体上应为上图所示四个方向,向山下径流。又由于山顶处及山体北坡多出露岩层且顺层节理及切层节理发育,在局部形成优势通道,切层节理沟通多个层面,使得地下水渗流方向改变,在节理交汇处,运动更为频繁。
本区地下水在山脚下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或是以潜流形式侧向补给其他含水层,最终汇入池淮溪、龙山溪。
3.3 隧道区岩溶发育状况
隧道区碳酸岩分布广泛,寒武系除大陈岭组外均可见露头,隧道区主要穿过中统杨柳岗组和上统华严寺组。从地表调查来看,岩溶主要形式有溶纹、溶沟、溶槽等,在上寒武统含泥质条带的泥晶灰岩中,由于差异性溶蚀作用,在断面上见到鱼鳞状或波纹状溶蚀沟纹。区内溶沟、溶槽等发育较浅。
溶蚀裂隙主要沿层面及一组与层面正交的节理面发育,外部宽度可达15cm,但溶隙规模受构造面控制,延展性有限,发育深度较浅,对大气降雨的导入作用不甚明显。
总体来说,野外调查表明芹源岭地区地表溶蚀现象并不明显,多为溶隙和顺构造面方向的小溶洞,规模和深度都十分有限,唯一发现的一处大规模溶洞并不能说明该区域具备发育群发性大规模溶洞的条件。
3.4 涌水量计算
3.4.1 涌水量预测分段确定
根据隧道区段地下水补、径、排特点及含水岩组富水性、岩溶发育特征,对隧道区进行分区段涌水量预测,各分段控制面积确定以1∶1万地形图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并考虑隧道区高程的影响程度而圈定。
3.4.2 涌水量预测方法选择及参数选取
隧道涌水具有季节性变化,预测隧道涌水量时应分别计算正常涌水量与雨季最大涌水量值。涌水量预测正确性,主要取决对隧道充水条件的正确分析及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的合理选用。由于目前所获取的本区水文地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