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技巧.ppt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技巧.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求全责备——求, 民殷国富——富, 登峰造极——登, 文过饰非——饰, 扶危济困——扶, 比肩接踵——接, 怜香惜玉——怜, 心驰神往——驰, 方法五:联想推断法 历年高考,在文言文考查方面,基本上都体现了“取材于课外,考点在课内”的原则。特别是实词的考查,绝大部分都是课内学过的。 我们在解题时,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可以迁移到学过的课文或成语与之相同的实词的词义来印证,相互比照,从而确定是词的含义。 方法一:课内知识迁移法 方法二:成语联想法 练一练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2、薄而观之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索求”之意。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 的意思。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 成语印证 六.字形推断 例:用“ 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①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②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绡:丝织成的头绳﹚ ﹙缢:用绳子上吊,吊死﹚ (缒:用绳子往下吊)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财物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 “月”与肉有关 “页”与脑袋有关 ;  “辶”与“行走”有关  “自”与鼻子有关 ; “目” “见” 与眼有 (1) 至七月,嗣同乃扶病入觐jìn 。 (2)帝乃殂cú落,百姓如丧考妣。 (3)抚军亦厚赉lài成名(人名) 。 (4) (信陵君 )将炙啖朱亥。   ( 5 )楚厉王以卞和为诳,而刖yuè其左足。 (拜见) (死亡) (以财物奖赏) (烤肉 / 给……吃) 学以致用 (砍) 1语境推断法(上下文) 2结构推断法(对应位置,近义、同义、反义) 3通假推断法(音近、音同、形近) 4语法推断法(语法、词性) 5迁移推断法( 课文、熟语) 6字形推断法(形旁、会意 ) 方法小结 课后巩固当堂练习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练习) * * *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指导 文言文阅读 话说实词 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考 点 阐 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弄璋: 弄瓦: 生男 璋:一种玉器 生女 瓦:陶土烧的纺锤 一.语境推断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shēn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借助语境法】 语境分析推断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 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罪有应得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这里的“人事”是什么?只有探究一下下文“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为”。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