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采石周边数座东吴大型墓葬的性质.docVIP

安徽马鞍山采石周边数座东吴大型墓葬的性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马鞍山采石周边数座东吴大型墓葬的性质 黄远斌 内容提要:采石又名牛渚,是东吴政权肇事之地,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都城建康的天然屏障,故倍受东吴统治阶级重视。该时期多名重臣驻守此处。近三十年来,当地文物部门配合城市建设,在此周围发掘数座东吴时期大型墓葬,其中有左大司马右军事朱然之墓,可见其规格之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出其右。上述墓葬较为集中,其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本文作者认为它们是以独家墩三国早期墓和宋山东吴墓为中心,形成了该时期一处皇帝陵区,使用“富且贵至万世”等铭文砖,为此独有特色。 关键词: 采石 东吴时期 桓王陵 定陵 陵区 采石,又名牛渚,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角。《后汉书·郡国志》载“秣陵南有牛渚”。明代嘉靖十年《太平府志》中《姑孰疆域隶置考》记载:“孝武帝宁康元年,又徙南豫州治姑孰(刺史为桓冲),是则割秣陵(今南京)之牛渚及于湖之姑孰而为南豫州治也。”上述文献表明,公元370年之前采石一带直接归秣陵管辖。 明嘉靖《太平府志》记载:“姑孰冲要,密迩京畿。南齐诏,‘龙山南指,牛渚北临’。陈宣帝诏,‘江山之胜,天下之奇处’。宋曾巩记,‘左天门,右牛渚,铁雍直指其东,石头枕其北’。宋洪迈壁记,‘采石之险,甲于东南’。”民国《当涂县志》所载:“姑孰古称险要,密迩金陵,冠山履湖,大江环抱。上有梁山极天门之险,下有采石扼横江之卫,西控庐和以制两淮,东蔽宁广而屏两浙。自来有事江左者,姑孰为所必争。”至于采石,它正处在长江折流北上的横江东岸,沿江山峦绵延起伏二十余里,临水绝壁,津渡藏于岩壑,烽火镇于和州,江东豪杰,欲取中原,至此径渡;中原逐鹿,欲取江南,必克采石。顾祖禹撰、贺次君等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九《南直一》引元和志:“采石西接乌江,北连建业,戍城在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对,其他突出江中,自昔津渡处也。”故此,古代战略家称其为“扼三江之襟要,溃江淮之腹心(元郝经语),”可谓一语中的。马征麟在《长江图说》中论述沿江各地军事地位时也曾指出:“中游最紧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由此可见牛渚一带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故倍受东吴政权的重视。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时年仅21岁、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与扬州刺史刘繇大战于牛渚,“尽得邸阁粮谷、战具,”这是孙氏据有江东,与曹魏、蜀汉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的良好开端,在孙吴政权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此,孙氏兄弟依靠江东豪族的帮助,以牛渚为根据地,开始了割据江东的霸业之旅。 综观整个东吴时期,牛渚的战略地位远非其他地方可比。孙吴政权中的重要人物多有过镇守牛渚的经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命与自己同龄的好友周瑜出备牛渚;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命自己的女婿全琮“领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命从兄孙瑜领丹阳太守,从秣陵徙屯牛渚;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因孙瑜病故,孙权命全琮屯牛渚,全琮筑“牛渚垒”;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周瑜自溧阳移驻牛渚;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牛渚为魏军破,孙权立刻派人夺回,并命从侄孙桓屯牛渚,作横江坞;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桓病故,孙权复命全琮募兵再屯牛渚; 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孙权命全琮之子全绪为牛渚督; 凤凰元年(公元272年),孙皓命何植为牛渚都督,负责保卫京师。何植后为司徒。 上述曾经驻守过牛渚的人,有王室成员,有心腹重将,也有孙吴末年政权中的高官,可见孙氏集团自始至终对牛渚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这里作为孙氏占据江东的始兴之地(后来更是都城建业的屏障),对孙吴政权具有特殊意义。正是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得这里也成为孙吴贵族墓葬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三十年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发掘资料已证明了这一点。从所发掘的六朝墓葬来看,马鞍山地区东吴时期大中型墓葬都集中在采石周围。迄今为止,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集中地主要有四:湖北之鄂城,安徽之马鞍山,江苏之南京和镇江。但东吴时期大型墓葬主要集中者,仅安徽马鞍山采石一带,个中原因,本文欲做尝试性研究,抛砖引玉,以期方家给予关注。 墓葬基本情况 自一九八六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马鞍山市文物管理部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先后在采石周围发现和发掘了独家墩三国早期墓[1]、宋山东吴墓[2]、朱然墓[3]、朱然家族墓[4]、采石东吴墓[5]和寺门口东吴墓[6]。从规模来看,上述墓葬均属于大型,分布在采石周围约三公里范围内。 独家墩三国早期墓位于马鞍山市马钢高速线材厂南约100米,西距宋山墓约500米,东距朱然家族墓地约1500米。由砖铺墓道、封门墙、甬道、横前室、“凸”字形并列双后室组成。其中横前室右东壁、南壁、北壁近左东壁处及右后室的西壁中部各有一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