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博、钱锺书父子与复堂因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基博、钱锺书父子与复堂因缘钱锺书先生以读书多、学问大,震铄当今学术界,但他的个人藏书却很少,这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平时闲看介绍钱锺书的文章,关于其藏书的描述确实比较少。有的朋友根据一些照片推测,有《十三经注疏》、《通典》、《佩文韵府》以及校点本“二十四史”。这些都是常见常用书,不是什么秘笈。不过,我们有时也能凭借一些极少而可靠的信息推测钱锺书家藏的秘笈。例如《谈艺录》第五十五则“箨石言情诗”品评清代诗人们的悼亡诗,最后提到乡邦先贤邓濂的《断肠词》时说:“石?J尝录此诗寄谭复堂索序,手稿今存寒家,即复堂图籍烬馀也(原注:《复堂日记补录》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称为‘亦在义山、微之间,近人差近仲则’)。”邓濂的这封信就收录在钱家珍藏、近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中,钱锺书隐去了书名。又,傅道彬在《〈古槐树下的钟声〉序》一文中记述:“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和几个同学带着石声淮的书信来到北京拜见钱锺书。石先生特地将一部清代著名学者谭献的日记手稿托他们带给了钱锺书。钱先生高兴地拿着手稿,大声招呼杨绛先生来欣赏。”石声淮是钱锺书的妹婿,一直随侍钱基博先生左右,在钱基博去世时受命处理老先生遗物。“谭献日记手稿”或即其中之一。根据这个记述,钱锺书家似乎还藏了部分复堂的日记手稿。只是不知这部日记手稿是否为谭献的原稿。何以有此疑问?因为南京图书馆今藏有谭献《复堂日记》原稿五十七册,标注起讫时间为“清同治元年八月至光绪二十七年六月”,没有说明残缺,估计是较为完整的稿本。所以,我推测,这部手稿极有可能是徐彦宽的摘录本。钱锺书见到手稿很兴奋,或许跟他早年曾为徐彦宽辑录的《复堂日记续录》写过序言有关。那是一九三○年前后,钱锺书尚在清华大学读书,五十多年后,猝然再见故旧之物,惊喜也是人之常情。由上面这两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钱锺书与谭献图籍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渊源。谭献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尤以词学著称。对其词学理论,钱锺书曾有专门的评述,见《谈艺录》第九十则。《管锥编》也有引述谭献诗文的地方。当然,其涉及的内容都是较为易得的常见书,如《复堂诗》、《箧中词》,不像日记手稿、书札那样罕见。那么,这些珍贵的手稿、信札是怎样进入钱家的呢?这还要从钱基博与徐彦宽的交往说起。钱基博(一八八七至一九五七),字子泉,号潜庐、老泉,江苏无锡人。他是著名学者,于学术之外,还擅长文章。晚清的无锡是一个文风很盛的地方,尤其与“桐城派”的渊源很深,例如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薛福成便是无锡人。另外,还有侯桢、秦缃业、邓濂、唐文治等,也都是受桐城派影响很深的当地名宿。钱基博能嗣乡邦传统,颇为宿学所重。徐彦宽(一八八六至一九三○),原名泰来,字薇生,号夷吾,亦无锡人。他生前致力于收录辑校流传较少的前贤著作,与钱基博以学问相砥砺,曾一起共事于无锡图书馆,关系十分密切。钱锺书尊之为“夷吾丈人”。徐彦宽另一种身份则是谭献次子谭瑜(字子镏,或作紫镏、子刘)妻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徐氏能够方便地接触复堂的遗集。也正是这样的机缘,徐氏将其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整理复堂遗集上。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三○年四月去世,他先后编辑校订了《复堂董子定本》、《复堂诗续》、《复堂日记补录》、《复堂日记续录》和《复堂谕子书》。这五种复堂著作后来与其所辑校的另外三部著作:梁?t(一七一○至一七八八)《评书帖》、朱洪章(一八三二至一八九五)《从戎纪略》(含黎庶昌《附录》)和孙毓汶(一八三四至一八九九)《迟庵集杜诗》合刊为《念劬庐丛刻》四卷。《丛刻》尚未完全刊布,徐氏即罹病谢世,钱基博为之募资完成。钱、徐两家关系密切,故徐氏也不见外,请钱基博序《复堂日记补录》,又请钱锺书序《续录》(钱基博复作跋文一篇)。钱锺书在其写作的那篇序文中说:“谭《记》久已传世。夷吾丈人者为谭先生姻家子,手录其余,列之《丛刊》,以为前记之续。索书而观,苦其易尽。……承属题词,蹇产之思,赴笔来会,不能自休。生本南人,或尚存牖中窥日之风。丈人哂之邪,抑许之邪?”“谭《记》久已传世”,指的是谭献自己刊布的《复堂日记》。钱锺书索阅的应非日记原稿,乃是徐的摘录本,篇幅较为短小,故曰“苦其易尽”。体味钱锺书的行文,我们感觉他对徐氏似乎没有那种敬而远之的庄重感,倒是有几分轻松和亲切。《念劬庐丛刻》最终由钱基博醵资刊刻,后期的雠校之事或许也是由他主持的,《复堂日记补录》和《续录》的底本因此也极有可能就留在了钱基博的手中。职此之故,我们推测石声淮带给钱锺书的谭献日记手稿本就是徐彦宽从原稿中摘录的《补录》和《续录》。《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也是由于徐彦宽的联系而进入钱家的。据钱基博自述:“辛亥之春,袁爽秋太常昶夫人年六十,亡友徐君薇生以谭紫镏之请,属予为文寿之。而以余不受润金,因检紫镏所藏先德谭复堂先生献师友存札一巨束相授,以为报。”袁爽秋即袁昶(一八四六至一九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