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文学专题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傳文學專題研究 成功大學 張高評講授2008.4 課程簡介 《左傳》、《史記》有信史、實錄的雅稱,其特色在求真;又是優美動人的文學,其特色在求美;其功用在資鑒經世,而特色在求善,融合真、善、美特色為一,即成中國史傳文學之特質。《左傳》與《史記》遂成史傳文學之雙璧,影響後代既深且遠,值得探討。本課程就接受反應之視角,論述《左傳》《史記》兩大史傳文學,提供70餘個研究選題,對於文本作多層面之解讀,與宏觀之詮釋。同時勾勒其理論,強調對小說、戲劇、古文、詩、詞之交叉影響。 本課程採專題研討方式,設計70餘個專題,以《左傳》、《史記》之史傳文學為綱領,結合理論與作品,觸類引申而發揮之(詳目見課程大綱)。綜要來說,本課程大體分為下列九個單元: 史傳文學之特質 史傳文學之典範研究 《春秋》書法與史傳文學 史家筆法與敘事文學 史傳文學之藝術表現 敘事文學與召喚結構 史傳文學與學科整合 史傳文學與評點學 史傳文學及其理論 本課程設計,採取宏觀視野,著重科際整合,橫跨經學、史學與文學,就史學與經學、史學與詩學、史學與小說學、史學與文學批評、史學與古文理論諸領域作專題研討。 史傳文學專題研究 課程大綱 一、史傳文學之特質 (一)歷史之真 (二)文學之美 (三)教化之善 二、史傳文學之典範研究 (一)魯史《春秋》與孔子《春秋》 (二)事、文、義之會通與史傳文學 (三)《左傳》與史傳文學 (四)《史記》與史傳文學 (五)抒情傳統與史傳文學 (六)史家四長與史傳文學 (七)史傳文學與創意思維 三、《春秋》書法與史傳文學 (一)聖人筆削與考據事實 (二)《春秋》五例與史傳文學 (三)直筆、曲筆與《春秋》書法 (四)屬辭比事與史傳文學 1.詳略 2.筆削 3.損益 4.進退 5.虛實 6.先後 7.異同 8.襯映 9.詭辭 10.側筆 11.稱謂 12.互見 (五)六藝比興與《春秋》之教 1.感物興情 2.托物寓情 3.藉事明義 (六)《左傳》以史傳經與《春秋》書法 (七)《史記》敘事與《春秋》書法 (八)文學評論與《春秋》書法 (九)《春秋》書法與詩性修辭 1.尚簡 2.用晦 3.貴曲 4.崇虛 5.直書 (十)《春秋》書法與忌諱修辭 1.以實代虛 2.以輕代重 3.以正代反 4.諱惡不書 (十一)《春秋》書法與語法學 (十二)《新唐書》與《春秋》書法 (十三)《新五代史》與《春秋》書法 (十四)《資治通鑑》與《春秋》書法 四、史家筆法與敘事文學 (一)史家筆法與《春秋》書法 (二)《左傳》敘事與經典詮釋學 (三)《左》《史》敘戰與兵法謀略 (四)《左》《史》兵法與企業管理 (五)《左》《史》兵謀與策略規劃 (六)《左》《史》之敘事與記言 (七)《左》《史》說話藝術研究 (八)《左》《史》說服術研究 (九)《左》《史》義法與八大家古文 (十)《資治通鑑》宗法《左傳》研究 (十一)《左傳》義法與《西廂記》筆法 (十二)《史記》筆法與《水滸傳》、《西廂記》 (十三)資鑑史學與文學經世 (十四)史傳、詩騷傳統與小說敘事模式 (十五)《左傳》之敘事要法 (十六)《史記》之敘事策略 (十七)春秋五霸之策謀研究 (十八)《左》《史》之縱橫學研究 (十九)《左》《史》寓論斷於敘事 (二十)據事直書與歷史編纂學 (二一)歷史想像與文學想像 (二二)屬辭比事與互文相足 (二三)究天人之際與人學 (二四)通古今之變與未來學 (二五)「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六)史筆與詩筆 (二七)《左》《史》書法與桐城義法 (二八)史家筆法與傳記詩學 (二九)「太史公曰」與歷史評論 五、史傳文學之藝術表現 (一)史傳文學與敘事藝術 (二)史傳文學與文學語言 (三)史傳文學與形象塑造 (四)史傳文學與改作藝術 (五)史傳文學之對話藝術 (六)史傳文學與說話技巧 (七)史傳文學與散文美學 六、敘事文學與召喚結構 (一)敘事文學之文外曲致 (二)《左》《史》敘事與歷史想像 (三)《左》《史》人物故事與遺妍開發 (四)《史記》敘事與抒情傳統 (五)歷代詠史詩與《左傳》接受史 (六)歷代詠史詩與《史記》接受史 七、史傳文學與學科整合 (一)古典小說與史傳傳統 (二)志人小說與史傳文學 (三)神怪小說與史傳文學 (四)傳奇小說與史傳文學 (五)話本小說與史傳文學 (六)筆記小說與史傳文學 (七)宋元古體小說與史傳文學 (八)四大小說與史傳文學 (九)元明雜劇與史傳文學 (十)敘事詩、詠史詩與史家筆法 (十一)史論文與《左》《史》人物論 (十二)史書論贊與小說敘事學 八、史傳文學與評點學 (一)史傳文學與宋元評點學 (二)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