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物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物色”   摘 要:“物色”一词的意义从古到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物”和“色”的语素义入手,分析“物色”的各项意义及语素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   关键词:“物色”;语素义;意义组合   “物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义项: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这是“物色”的现代常用义,也是我们看到该词首先会想到的意义。笔者查了使用“物色”一词的上百个例句,其现代的基本用法都是作动词。不过,“物色”一词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有多个义项。   一、“物”和“色”的语素义及“物色”的多个义项   1.“物”的意义   在《辞海》中的意义有九项并分别列有书证:(1)事物。《列子?黄帝》:“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陆机《漏刻赋》:“妙万物而为基。”也专指外物,环境。(2)内容;实质。如:言之有物;空洞无物。(3)杂色牛。《诗经?小雅?无羊》:“三十维物。”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4)也指杂色旗。《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觯?杂帛为物。”郑玄注:“通帛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杂帛者,以帛素饰其侧。”(5)泛指颜色。《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郑玄注:“物,色也。”(6)相;察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物方土。”杜预注:“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7)在法学上指依法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并能为人所支配的一切物质资料。如:埋藏物;漂流物;沉没物等。(8)与“心”相对。物质的简称。如:唯物主义。(9)中国古代哲学概念。西周初期的“物”已具有较完整的存在物的意义。战国时,老子以“物”与“道”相对,提出“道者万物之奥。”(《老子?六十二章》);孟子以“物”与“我”相对,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都认为精神凌驾于物之上(P1748)。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有十四项,包括:(1)杂色的牛。(2)形状;颜色。(3)杂色的帛。(4)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物体。(5)指社会、客观环境。(6)物产。(7)人;众人。(8)类;类别。(9)标记。(10)指说话或文章的实际内容。(11)观察;选择。(12)量词;件。(13)通“?z”。死。(14)姓(P1660)。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有四项,包括:(1)东西,事物。(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3)内容;实质。(4)姓(P1447)。   2.“色”的意义   在《辞海》中的意义有七项并分别列有书证:(1)即“颜色”。人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人目不同的颜色感觉。(2)脸上的神色。如:气色;和颜悦色;勃然变色。《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也特指作色。(3)女色。《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4)品类;种类。如:一色一样;各色人等。(5)景象;光景。如:喜色;夜色。《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6)品质;质量。如:音色;成色;足色。(7)佛教指一切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相当于“物质”的概念,但并非全指物质现象。与“心”相对(P2299)。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有六项,包括:(1)颜色。(2)神态;气色。(3)作色;变色。(4)美色;女色。(5)景色;样子。(6)品类;种类(P1354)。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有八项,包括:(1)颜色。(2)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3)种类。(4)情景;景象。(5)物品的质量。(6)指妇女美貌。(7)指情欲。(8)姓(P1178)。   3.“物色”的意义   在《辞海》中的意义有四项并分别列有书证:(1)古时祭祀用的牲体的毛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肥脊,察物色。”(5)指形貌。《后汉书?严光传》:“乃令以物色访之。”李贤注:“以其形貌求之。”引申为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如:物色人才。(3)谓诸色物品。《旧五代史?周太祖记一》:“旧来所进羡余物色,今后一切停罢。”(4)犹风物、景色。《西京杂记》卷二:“高帝既作新丰,并牧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P1748)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有五项,包括:(1)牲畜的毛色。(2)形状、容貌。(3)景色。(4)物品。(5)搜寻(P1660)。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有一项: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P1449)。   二、“物色”一词的各个义项与“物”和“色”语素意义的关系   “物色”在《辞海》《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共有五项。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各个义项与语素意义之间的关系,并列出书证。   1.古时祭祀用的牲体的毛色   在“物”的义项中有“颜色”这个意义,如:《周礼?春官?保障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物”即颜色。)在“色”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