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学史问题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学史1678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的关系,这个关系被称为胡克定律. 2.1638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并由此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1687年,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是在总结了伽利略“理想实验”和笛卡儿对伽利略理想实验观点的补充的基础上得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4.英国科学家牛顿:1687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9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5.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其第三定律是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依据. (1)、第一定律(轨道):行星的轨道是 椭圆 , 太阳在所有椭圆的一个 焦点 上。 (2)、第二定律(面积):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 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 面积 ,如图所示为相等时间内所扫面积相等,说明:行星近日点的速率 大于 远日点的速率。 (3)、第三定律(周期):行星轨道的 半长轴 的 三 次方跟公转 周期 的二次方比值是一个常量,表达式为 。 电学部分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亲自确定了静电力恒量.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5.1822年,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这是为了纪念安培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命名的. 6.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7.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但花了15年的时间. 8.1834年,楞次确定了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9.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认为电流由于自身的变化,会在原电路上产生自感电动势. 原子物理部分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2、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5、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6、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m。7、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核反应方程为:7N+He→8O+H.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e+He→6C+n.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原子物理知识点必背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撞了回2.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3. 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 m,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 m. 二、玻尔理论 1. 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