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制度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缺乏法治 在明朝,宦官就拥有特殊的法律地位,犯罪之后往往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或只受较轻的刑罚。由于宦官是皇帝实行绝对专制、压制官僚势力的工具,因而一般说来宦官的某些行为只要为皇权服务,即使越过法律所允许的界限,皇帝也可以因事立法,通过颁发诏旨给宦官的活动披上合法的外衣。 皇帝对于必须法办的宦官的量刑,原则上也是尽可能曲法从轻。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颁布新的法律,进而为维护亲信而曲解法律。 (四)明代绝对君主集权专制制度 明明太祖为了实行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人事各种权力于一身,个人却无法运用所有的权力,可又不愿分权于臣僚,于是皇帝就依靠身边的宦官了。 厂卫是皇帝为了防止臣民有异心而建立的特务机关,廷杖是皇帝为了借势立威,震慑群臣而设的法外之刑,批红权是皇帝收回相权的手段一样,宦官在里面只是起到工具的作用,他们的权力直接来自皇帝。 明朝宦官干政对政局的影响 对政治活动的干预 《明志》载:“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奏文书,照阁票批朱。”“阁票”是内阁把对内外奏章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写出所批,再送皇帝朱笔批出,名为“票拟”,亦称“阁票”或“条旨”。但明中后期以后,皇帝多养尊处优,多由太监代批,于是朝廷之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进而操纵国家大政,口含天宪,成了内阁的领导和皇帝的代表。 明代宦官朝廷用人之权进行干预。按朝廷规制,许多官职都由宦官内阁也往往由司礼监决定。如刘瑾掌权时,竟制规定:凡文武百官,必须至刘瑾处详议,而后才能上报。因此,朝廷重臣多趋炎附势,讨好谄媚之徒,自称“门下”、“晚生”。 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宦官开始干预财政,从正统之后,银场、市舶、织造、制造,宦官均有染指。宦官所到,便要聚敛财务,作威作福。 以至于许多地方都不敢展现好东西,如浙江永嘉,盛产梨子,守令担心充贡造成严重后果,遂令人将梨树全部砍掉,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宦官还染指库藏,库藏主要指内库和太仓银库,太仓银库便是国库,宦官经常以圣旨名义支取银库,天启时,魏忠贤用宦官涂文辅总督太库和工部节慎库,实际上操纵了朝廷财政。在经济活动中起到重大影响。 对司法活动的干预 明代宦官主要通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设置,广泛干预司法活动。 此外,宦官还干预三法司审录狱囚,三法司审录狱囚,是明朝的最高审判,司礼监代表皇帝审判,声势及其浩大,也体现了宦官在在司法地位的重要地位。 到了明中期,内衬犯法,只交司礼监审治,这说明了宦官享有司法方面的特权。 对军事活动的干预 在军事方面,明代宦官既可以提督京营,又可以出任监军、镇守、守备之类的军职,在国家军事上掌握着相当的权利。 其一是提督京营。永乐时,京师三大营初立,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各设提督内臣。司礼监与兵书同理经营军务,进而控制了京师的军队。 其二是设镇守太监,镇守,本是武官职衔,是总镇一方的军事长官,但自从太监王安出阵甘肃后,便有了“镇守太监”的官衔。镇守太监很有权,可以监视武臣,控制地方军队。 其三宦官还有自己的“内操”所谓“内操”就是宦官自己组织训练,建立军队,不但对国防起不到作用,反而浪费了钱粮 宦官的积极影响 在明朝却是有一部分宦官掌权后贪污腐败,陷害忠良,对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但并非所有宦官都如此不堪,宦官中不乏聪明之人,热血之士,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郑和下西洋为明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在政治上,与外臣合作,维护朝廷正常运转,贤良的宦官与外臣合作,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例如,张居正与冯保合作,顾全大局而互相退让,积极与对方配合,才使得新政顺利实施。 1.张廷玉.明史(六)[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高敏.中国历代奸臣(下)[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刘辉.中国名帝正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敬谢观赏 明朝宦官制度 专业:历史学 年纪:2011级 姓名:庄惟婷 宦官又称为寺人、阉人、阉臣、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太监等,是指那些在专制主义社会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失去生殖能力的男性奴仆。这种生殖能力是后天被强制或自愿丧失的,并非天生。 宦官之职始于周,《周礼》中“寺人掌王宫之内及女宫之戒命”,其中“寺人”指的就是宦官。 值得说明的是,宦官最初并非都是阉人,“东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此后宦用阉人定任的制度也传下来。”——易彪:《明代宦官权力扩张及原因》,文教资料,2007年8月下旬刊 1、将战俘变成宦官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太监是战俘。据甲骨文记载,殷朝的武丁就把抓来的战俘变成宦官为宫廷服务。 2、犯罪的官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