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教案.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教案.doc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是指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文言虚词。高考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计 20个,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一)怎样辨别文言虚词的用法 辨别文言虚词的用法,其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这里分述如下: 1、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 [例1]具 (1)方是时也,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手?(《师说》)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句(1)中,“既其出”就是既出,即出洞以后,可见这里的“其”是句中助词水译:“咎其欲出者”,就是要责怪那个要出洞的人。可见这里的“其”是代词,可译为“那(个)”;“余亦悔其随之…………”,意思是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可见这里的“其”也是代词。不过,不是第三人称代词,而是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自己”。句(2)中的“其”用在表示推测原因的疑问句中,表示推测的语气,可以译为“大概”。句(3)中的两个“其”用法又不同。前一个用在反问句中,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可见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用在表示选择问的分句中,作连词,可以译作“还是”。这一分句可以译作“还是真的不识马呢?” 2、依据它在句中的作用 [例2]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三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3)百姓皆以王之为爱也。(同上)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同上)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意。(同上) 句(1)中的“以”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可见在句中作介词,应译为“在”。句(2)中的“以”与“小”合在一起作“易”的状语,可见也是介词,可译作“用”。句(3)中的“以”在句中作谓语,可见是动词,可译作“认为”。全句译为老百君王都认为大王是吝啬。句(4)前两个分句是说: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御家邦”是这样做的目的。可见这里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用为”。句(5)的“以”与“教悌之意”在一起作介宾短语,在句中后置,可见作介词,可译为“用、拿”。 3、依据它在文中的位置 文言虚词有的用在句站,有的用在句中,有的用在句末。这种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用法。 [例3] (1)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2)盖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3)每间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 (4)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蔺列传》) (5)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同上) 句(1)(2)的“夫”和“盖”都用在句首,作发语词,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不同的是“盖”带有推测的语气。句(3)(4)(5)的虚词都用于句中,依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知(3)(4)为连词。句(3)的“则”与上句的“每”相呼应,表示顺承,可译为“就”;句(4)的“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当译为“而且”。句(5)是的“尔”是动词“过”(责怪)的前置宾语,“是”为结构助词,是提宾的飘尘习。同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中的“是”作用相同,不译。句(6)“也”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语气,可不译;句(7)的“乎”用于反问句末,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句(5)的“与”用于表推测证据的句子的末尾,强化推测语气,可译为“吧”。 (二)辨别虚词用法应注意的问题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不仅有单独的试题,文句翻译也一定会涉及到,而且综合叙述、分析题有时也会涉及到虚词。因此在辨别时要特别留心下列问题。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这一概念与现代汉语的虚词不完全相同,同时不少于文言虚词是从实词借题用或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譬如“顾”是动词,意思是回头看,但在“顾吾念之”中的“顾”是转折连词(虚词),相当于“但”、“不过”。又如“而”一般作连词,但“而翁归,自与汝延长算耳”蝇的“而”相当于“尔”,代词,你,是实词。又如“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但又可以作副词,如“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相当于“才”。 2、分清双音单音 文言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是一虚一实,发展到白话文阶段,有的变成了双音节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仔细分辨。 [例4] (1)吾祖死于是,吾你死于是(《捕蛇者说》) (2)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