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边塞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边塞诗

目录 摘要 2 一、初唐 2 二、盛唐 4 三、晚唐 5 四、研究发轫期(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 8 五、研究发展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9 六、研究成熟期(80年代初以后) 11 参考文献: 16 浅谈唐代边塞诗欣赏 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而边塞诗则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今天,当我读起这一首首或高昂、或低沉,或豪迈、或悠远的边塞诗,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又跃然浮现眼前。繁华而富庶的夹杂着沙石的北风连绵起伏的沙丘三月桃红与五月梅雨雕楼画栋、小桥流水面对西北,心中涌动出王维的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浩渺的大漠,天际一缕云彩,落日隐于长河,当浪漫情怀与唯美的诗句相结合,五彩斑斓的色调,与苍山、广漠、冰雪、长河纠缠在一起,。人在画中寻觅,画在心中痴迷。蹲下身,抚摩大地抓一捧沙粒飘逸风中,缓缓地从指缝间滑落,听那车轮碾碎历史的嘈杂,听那风中传来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尽管风雪苦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有力地突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胡笳声咽、柳笛悠扬、旌旗翻卷,继续向西,很可能意味着要爆发一场战斗;而向东,则是一片和平。那里是自己的家乡,那里有父母,有朋友,还有自己的爱人。没有多少人天生愿意打仗,但为了免除捐税,为了获得军功,当然,也是为了千里之外的安定,哪怕即将变成白骨,他们也必须向前,再向前。晚唐国势日渐衰微,各种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边患频仍,统治者忙于自救,已完全失去了盛唐、中唐时期开疆拓土、成就帝王大业的气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层峦叠嶂的山峦阻隔了望乡的目光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铺天盖地的风沙鞭笞在身躯,阵阵寒冷的空气凝滞血液溅起的是枕骸遍野、尸骨纵横缝里渗出一滴滴血泪,听到铁骑席卷大地的声音,弯刀与剑戟刺穿躯体的声音,战车颓然倒下的声音晚唐由于时局的江河日下,不可挽回,文人士子因时运艰难,失去了往日立功边塞、从军幕府的豪情,边塞诗的创作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极力描绘边塞战争的血腥肃杀之气,以抨击朝廷的平戎失策给士卒带来的沉重灾难诗人对战争的强烈反感和对生命的深沉呼唤战士辞营不道归再也不是欲饮琵琶马上催那样的浪漫与洒脱,而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和苍凉。心态已堕入消沉与绝望的深渊,边塞诗也就一变而为反战、休战的呼声而显得异常的凄厉与沉痛。边塞诗的主题发展,走过了从初、盛唐的颂战、尚战,中唐的怨战、厌战而至晚唐的休战、反战的全过程,其格调也由盛唐的明朗壮大、中唐的哀婉幽怨而变为晚唐的凄厉和沉痛。紧裹披在肩上的衾裘,历史的帷幕在西北这片古老土地上,铁蹄与弓矢交错,野蛮与文明冲击。在这里,盘马弯弓射大雕的英雄踏着塞外的落日走过,勒马回首的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这里,万里觅封侯的猛士迎着关外的阵阵朔风走过,回首就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无比心恸从袖中抖落出那些平添了铁骨脊梁的诗句,留传千年。 五、研究发展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建国后研究者们运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重新观照、审视包括边塞诗在内的文学遗产。学者们用阶级观点分析诗歌,并与民族矛盾结合起来研究边塞诗,他们往往从诗人与统治阶级、人民的关系上切入,对诗人、诗作进行价值评判,人民性成为测试诗人思想倾向的含金指标。这是本时期边塞诗研究的指导原则。对战争性质的探讨仍是本期研究的主线。研究者用毛泽东正义非正义的战争哲学观武装自己,以战争性质来检验诗人的倾向性,判断作品的价值。影响深广的“战争性质决定诗歌价值”的批评模式开始形成。本期边塞诗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相对而言,研究工作显露出一些明显的偏颇和不足。一是战争性质探讨日益占据龙头地位,探讨角度和方法也愈来愈远离文艺特性;以致唐代边战的论辩代替了对具有丰富内容的边塞诗的深入研究。二是阶级性、人民性有时被强调到不适宜的地步,作品分析往往简单化。三是片面理解古为今用,突出表现在从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出发,夸大主战诗的意义而否定反战诗。 1、关于诗人对战争态度的论争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首先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