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介绍: 傅斯年(1896——1950), 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和 教育学家,曾在北大担任过 代理校长,后到台湾就任台 大校长。?? 本文选自他的《傅斯年全 集》。 文章共十三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2-9)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 11-12 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第五部分(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阅读2—9节 蔡先生宽以容众,但有时也严词责人。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蔡先生这一特点的“严词责人”? 仔细品味先生的严词,完成思考练习(2)。 如何看待蔡元培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怎样理解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的“不耐烦”和“声色俱厉”? 明确:对于一向中正平和,很少板脸的蔡元培先生而言,这个责任是非常严厉的。作者信口开河的话—“不特要灭了日本鬼子,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都要‘郡县之’。”—是一个弱国小民自欺欺人异想天开的傻话,这番话也折射出可怕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极端的不合理的爱国主义,由于对自己民族的过分热爱,导致对其他民族怀有恶意和仇恨,是一种偏激的情绪。蔡元培先生一声棒喝,其意不仅纠正作者信口开河的轻率,而且批评了这种民族沙文主义思想,这在当时中国思想界是极其罕见的,既体现了先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本文标题为“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敬仰的原因? 阅读第10节 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 阅读第10节 作者引用《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有何作用? 阅读11、12节 结合本文说说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 第11、12段写先生勇于担当、刚正不阿的胆略,两者互相辉映、互为补充,表现了一个融汇中西文化精粹的大师形象。作者认为这种风世之少有,唯“古之大宗教家”可比,表达了对先生的深深敬仰之情。 读13节,说说作者写这一段的原因。 明确:文章写作的重点在于表现蔡先生性格中的宽容平和、蔼然慈祥、温柔敦厚以及磊落刚毅、言行一致、舍私为公等品质,而文章的最后一段揭示这种品质来源——中西文化精粹化育而成,而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所稀缺的。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 通过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写了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写作特色: 1.追根溯源,凸显人物神韵。 2.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深化。 * * ︱傅斯年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1898年 戊戌变法:废科举兴学校—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12年 中华民国:北京大学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1916年6月袁死,黎元洪由副总统继任总统。 民国初的北京大学 人事混乱 严复为首任校长。但校内山头林立,派系纷争,严复没干几天,被指抽鸦片而掩面下台。 其后,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任校长:章士钊、何燏(yù)时、胡仁源,大都因人事问题,板凳没坐热就走人。 民国初的北京大学 官气较重 官僚养成所:科举的替代品,要一个“进士出身”,混一个资格为将来做官做准备。 老爷学堂:学生多为官僚子弟,称“老爷”。 学生求官心切,学术空气淡薄,以此为仕途捷径。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生于1868年1月11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幼年,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中进士,点翰林。 26岁,跻身封建知识分子最高层。翰林院编修,储备的宰相。 戊戌变法后,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辞官赴日参加反清革命。 蔡元培 1904年,创建光复会,后加入同盟会。 1907年,40岁,赴德留学。后数度赴德、法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12月,不顾友人劝告,在孙中山等人支持下,毅然赴任。 影响 北大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五四运动策源地,其影响远超教育领域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