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何过度自信总能蒙蔽他人
为何过度自信总能蒙蔽他人?
过度自信这词本身就已经很讨人厌了,更气人的是,它还经常能唬住人。
过度自信。这词本身就已经很讨人厌了,更气人的是,它还经常能唬住人。
我们更愿意相信,就如同骄傲一样,我们肯定会无一例外地栽在这上面,为那些虚怀若谷、头脑清醒的自信者往上爬让开道路。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总是发生,就连经常发生都算不上,你说气不气人。
心理学研究一直都在找寻个中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答案。2012年的一项研究总结称,尽管过度自信带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其感染力总能旗开得胜。我们可能认为,在承压情况下,自信有余能力不足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差劲。该研究测试对这种预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基本上是准确的——但研究也发现,这根本不重要。过度自信者在客观测试中的表现也许并不突出,但它有一种天然的魅惑力,让人们忽略结果,允许“万人迷”继续留在他(她)的神坛上。
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这似乎可以归结为地位问题。过度自信者最善于创造并培育“地位”这种商品。只要管理得当,过度自信所营造的社会地位感拥有一种近乎魔法般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始终注意不到可衡量的结果。
只要想想一般人听到“那个自信过头的混蛋”时的本能反应,你就会发现,以上结论是多么矛盾。我们怎么能在排斥一件事的同时受其蒙蔽呢?在另一项研究中,这个问题就变得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研究显示,如果过度自信营造出了足够的地位感,就连粗鲁无礼都能获得通过。
在该研究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观看了一则视频,在其中,坐在路边咖啡馆的一名男子将脚搭上了另一把椅子,将烟灰直接弹到地上,点餐时粗鲁无礼。另一批参与者观看了同一名男子的另一则视频,只不过他的表现更有礼貌。相较于后一组参与者,前一组评价该男子更有可能“拥有各种事情的决定权”,更能够“让人洗耳恭听”。同样的结果在其他几项实验中反复占据主导——人们倾向于认为规则破坏者比恪守规矩者更掌控局面、更有权势。
那么,在相信自己、不信规则的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当然是过度自信了。(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奢侈品商店中,无礼店员的销售业绩好于其他店员。)
这些研究都围绕为何我们常常被厚颜无耻的过度自信者所蒙蔽,但基本没有解释为何过度自信者如此善于这一手。最近有关这一主题的一项研究得出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不太能削减我们对这整个事情的愤懑,气人的是,它还很有道理。
总结起来就是,无论是否合乎现实,自己相信就能让别人相信。放在过度自信问题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不管与现实如何不搭调——能激发出自身的感染力。自我欺骗能够强有力地说服世人以你的眼光看待事物。
研究参与者(一群大学生)被要求在一门持续六周的课程开始前,分别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评分。其中约半数不够自信,半数不到一点的人过度自信(剩下少数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等到课程结束,所有人都参与测试并公布成绩之后,他们被要求进行重新评估。
研究显示,在课程之初,过度自信的学生收到了较高的同学评分——而到课程结束后,不管他们的成绩多好或多差,过度自信学生得到的评分仍然高于其他人。实际上,相较于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所传递出来的魅惑信号,成绩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该研究还增加了一个维度,衡量了参与者对自身能力的自我欺骗程度,并发现过度自信激发的社交影响力和自我欺骗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人员们如此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可能并不总是奖励那些成就更高的个人,而总是奖励那些自我欺骗程度更大的个人。”
虽然我们可能不太喜欢这个结论,但无可争辩的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不自信的人——不管这样做有没有理由——不太可能说服别人相信他。这一定程度上就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种心理作用的体现:如果你期待别人认为你有能力,最好自己先买账。这适用于合理自信的情况,也适用于自信心过度膨胀的情况。
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以及其他研究的一些元素都告诉我们,自我欺骗是一种强有力的地位助长剂。再加上个性的包装,它会让人们心甘情愿地相信你,哪怕结果是南辕北辙的。
虽然,这并不能让人消气,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过度自信在臭名昭著的同时,其效果仍然不可抹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9年详细版.xls VIP
- 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记录.doc VIP
- 基于RDA5807的收音机.doc VIP
- 基于RDA5807收音模块的FM调频收音机设计.pdf VIP
-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安全规则、检查、维护和操作.docx VIP
- 招聘党建岗试题及答案.doc VIP
- 《Another-Day-Of-Sun》La-La-Land爱乐之城双钢琴谱.pdf VIP
- 工程观感质量评价标准.pdf VIP
- 2023-2024 学年高中语法专项练习单选100题-现在完成时-学生版.docx VIP
- 2023-2024 学年高中语法专项练习单选100题-非谓语动词-学生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