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文学社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docVIP

办好文学社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办好文学社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办好文学社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摘要]结合实例阐述了办好文学社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素质教育 文学社团 时代要求 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实践。其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个性以及道德品性的培养。因此,校园文学社团在学校道德文化教育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道德文化需要为基础,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它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属“人”的特征。基于此,文学社团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活动阵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面我们从历史传承、现状分析以及如何 开展活动等方面谈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 翻开现代教育史不难看出,许多伟大人物、知名作家、革命老前辈在校读书时无不参加过文学社团或创办过校园文学社刊。他们在文学社活动中经受学习、锻炼,增长才干,由此走上革命征途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例如著名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1908年在苏州草桥中学读书时就创办了“放社”;周恩来1914年在天津南开中学组织“敬业乐群会”,曹禺来南开又组织过新社团,到1928年端木蕻良来南开中学读书时组织“新人社”,出版《人间》和《新人》。二、三十年代,全国各地校园文学社群星灿烂,毛泽东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阿英、蒋光慈先后参加过安徽芜湖省立五中“安社”;李霁野、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都曾是安徽阜阳“微光” 社的成员;李健吾、蹇先艾、朱大桐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组织过“曦社”;戴望舒、戴克崇(杜衡)、张天翼都曾加入浙江杭州宗文中学“兰社”……总之,至当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最早成立的两个新文学社团诞生后,全国各地的校园文学社团更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正如作家陈模所说:“远在三十年代,焦菊隐先生担任北京二中校长兼语文教研室主任,他延聘一些文学造诣颇深的教师来校讲授语文课,一时全校文学风气甚浓,文学社团组织绵延不断,学生在学习正课之余,读名著,谈文艺,有的写诗歌、散文,有的写小说、剧本,培养了不少进步文艺骨干,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①从上述信息中得知创办校园文学社团有如下作用:1、它促进了学风的建设。2、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3、锻炼了学生的文笔。4、与社会生活接轨。5、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6、尤其是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可见,革命前辈和文学先驱们十分关注办好文学社团,使它“与人民革命事业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彻底揭露,坚决斗争,对社会主义前途衷心向往、热情追求。” ②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学社团的建设更赋有它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放在首位。余秋雨针对学校教育曾经说过:“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当我们把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时,绝不能忽视利用校园文学社团这块阵地,对学生“为人生”、“为经国之大业”的陶冶,引导他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懈地追求崇高的人生奋斗目标。 (二)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大语文”观,“大语文”观念之所以出现应该正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封闭和狭窄所作出的反思和探讨吧。据网友反映在一些地方,那种缺乏人文关怀,抹杀个性的教育始终没有绝迹。特长爱好被捆绑囚禁,奄奄一息。校园社团活动徒有虚名,有的甚至遭到非议:说什么不务正业、冲击教学、增加了学生负担等等。问题的实质是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瓶颈。因此,校园文学社团建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其一、“蝴蝶结式”的点缀。某些学校文学社团有其名而无其实,经年累月不开展活动,只不过在每一届文学社团的学生毕业之后,再将新入学的学生充实一批记入名册而已。他们这样做,为的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其量为特色办学增加一道美丽的亮色,好对领导督导检查工作时有个交代。这是“假教育”的表现。 其二、“昙花一现”的终了。有的学校发现人家办起了文学社团,并跟着感觉走,煞费苦心地推敲个文学社名,或出一两期校刊、校报,不久便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办与不办文学社团并非影响教育教学的考核,反正上级考核一所中学的教育质量高低还不就是中考、高考的成绩,只要完成升学指标,何必吃力不讨好。 其三、“攀比之风”的悲哀。文学社团的主要阵地是自己的校刊、校报,随着科技的发展普及,印刷出版物已经告别了“铅”与“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