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装原理和方法 食品污染及变质 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包装食品与微生物 包装食品质量变化及其控制 第一节 食品污染及变质 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光对食品品质影响 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湿度或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 光对食品品质影响 2 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 湿度或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4 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第三节 包装食品与微生物 主要食品微生物及其对食品的污染 环境因素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变化 包装食品的加热杀菌和低温贮存 1 主要食品微生物及其对食品的污染 1.2 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 环境因素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2.2 温度 2.3 氧气 2.4 PH值 3 包装食品的微生物变化 3.2 包装食品可能引起的微生物二次污染 4 包装食品的加热杀菌和低温贮存 4.1 加热杀菌的方法 4.1.2 微生物的耐热性 4.1.3 加热杀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4.2 包装食品的低温贮藏 4.3 辐照防腐 4.4 微波防腐 第四节 包装食品质量变化及其控制 包装食品的褐变、变色及其控制 包装食品的香味变化及其控制 包装食品的油脂氧化及其控制 包装食品的物性变化 1 包装食品的褐变、变色及其控制 1.1 食品的主要褐变及变色 1.2 影响褐变和变色的因素 1.3 控制包装食品褐变变色的方法 2 包装食品的香味变化及其控制 2.2 ? 塑料包装材料的渗透性引起的异味变化 3 包装食品的油脂氧化及其控制 3.2 影响油脂类食品变质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4 包装食品的物性变化 4.1 食品的脱湿 4.2 食品的吸湿 2.1 包装食品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及控制 2.1.1 食品所固有的芳香物逸散 控制方法:采用保香性好的包装材料可减少 2.1.2 食品化学性变化产生异味: 因食品中的油脂、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的氧化褐变引起 控制方法:可采用高阻隔性材料包装、控制气氛包装或避光包装来防止 2.1.3 包装材料本身的异臭成分: 控制方法:提高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质量以及避免包装材料的过热分解 可通过质量管理和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减缓异味的产生 2.2.1 透氧性透气性引起的异味变化 因包装材料的透气性使食品香气逸出 氧的渗入会引起食品的氧化和褐变等化学变化 没有经过杀菌或杀菌不彻底的食品,也会由于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而产生异臭和风味的变化 玻璃、 金属包装材料没有这一问题 2.2.2 包装材料的气味渗透性 从保护食品质量和风味的角度来考虑,包装材料对挥发性物质的渗透性至关重要 下表为各种塑料薄膜对各种香精的渗透性。它是用塑料薄膜把香精包装后,用人体器官功能判断气味的残留情况而得到的 从表中可知,PE、Ny薄膜对香气的透过性很大,而PET、PC等薄膜则较小。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1. 食品的成分: 食品的成分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微生物的抗热性。如高浓度的糖液、食品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油脂等均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若食品中含有这些成分较多时,食品的杀菌时间相应地更长,温度要更高。 2. 食品的稠度: 稠度高,食品杀菌所需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 3. 水:水是有效的传热体,水分可使微生物的耐热性降低。在同一种食品中,液相内的微生物比固相(如油相)内的微生物容易杀死。 3. pH : 食品的pH低,则杀菌效果好,所需的温度和时间相应地可减少 不同pH下破坏食品中肉毒杆菌孢子的杀菌温度和时间 108℃ 105℃ 100℃ 95℃ 90℃ 10 10 10 10 10 10 34 30 20 20 15 10 345 255 255 255 45 30 495 465 345 345 120 75 20 600 555 510 510 195 13560 6.95 6.45 5.10 5.10 4.21 3.75 3.60 去皮玉米 玉米 菠菜 青刀豆 南瓜 梨 李干 杀菌时间/min 食品的pH 食品种类 ?问题: 为什么耐热肉毒杆菌孢子在120℃,4分钟死亡,而杀菌需要121℃20~30min? 加热杀菌温度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同样有效的不同的杀菌时间和温度的组合对食品的损害作用相差很大 对牛奶的杀菌:100℃30min、116℃10min、127℃1min杀菌效果相同,但只有后者的品质与原乳差别不大; 对酸性果蔬汁的杀菌:88℃1min、100℃12s、121℃2s杀菌效果相同,但后者可在果汁风味和维生素的保留上获得最好品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pdf VIP
- B∕T 37465-2019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履带式强夯机安全要求(高清可复制).pdf VIP
- DB37_T5192-2021:路基边坡变形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标准.pdf VIP
- 技术转移过程详述药品.pptx VIP
- Starter Unit 1 Section A(1a-2d)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pptx VIP
- 2025年度必威体育精装版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docx VIP
- 丹佛斯FC302变频器网络设置.doc VIP
- 丹佛斯FC-302操作指南90-315KW.pdf VIP
- 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编辑人员专用).pdf VIP
- 西方政治制度00316主观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