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的演变过程 洛阳晨晖书法培训学校 许晓辉 仓颉造字 在传说中,我国古代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小篆 《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在没有文字之前 古代人的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半坡遗址出土) 刻画符号——文字的雏(chú)形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 商朝历史的最有价值的史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今天汉字就由甲骨文发展而来。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 在能见到的最古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 文,距今三千多年了。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 比甲骨文早得多。 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甲骨 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出土。已发现 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约1700。 文字结构中有了大批的形声字,甲骨文是相当 进步、且十分完备的古文字体系。近年来在陕 西等地,也发现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1、 1、甲骨文的来源 龟甲 兽骨 2、甲骨文的定义 “众人协田” 牛骨刻辞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卜辞。   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生产的情况。 殷墟甲骨堆层 王懿荣像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因此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4、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 十二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司母戊鼎文字拓片 金 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商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司母戊鼎:商朝 后期。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食具或 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   1939年在河南省 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 出土。   鼎重832.84公斤, 高1.33米,口长1.1米, 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戊”铭文,故名。鼎外壁铸有云雷纹、虎纹、人头纹、夔纹等,并组成精美整体图案。   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该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草书、楷书和行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张旭的《古诗四帖》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甲骨文 金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楷 书 《兰亭序》 行书 《十七帖》草书 王献之楷书《洛神赋》 《泰山刻石》小篆 隶书熹平石经 大 篆《石鼓文》 甲骨文 金 文 * *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