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种内与种间关系要点.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群生态学 学习种群的特征 掌握种群的数量动态 掌握种群内部和不同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目的要求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主要内容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植物 密度效应、集群等。 动物 领域性、社会等级、婚配制度、通讯、集群等。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同一生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某一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有: 有利 有害 无利无害 群落的基础,是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界面研究。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偏利作用(共栖)原始合作(兼性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专性互利共生)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第一节种内关系 第二节种间关系 第一节 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 二、动植物的性行为(自学) 三、他感作用 第一节 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第一节 种内关系 密度与产量 随密度增加,产量表现为规律性的变化: (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2)-3/2自疏法则 (3)倒数产量法则 第一节 种内关系 Donald研究不同密度三叶草的产量(植株干重) 一定范围 第一节 种内关系 (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Y单位面积产量 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为密度 Ki常数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第一节 种内关系 (2)-3/2自疏法则 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对资源的竞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植物的存活率和单株重量。 种群出现了“自疏现象”。 第一节 种内关系 自疏:同种植物的密度引起的死亡。 他疏:由其它伴生植物密度引起的死亡。 (种间关系) self-thining alien-thinning 高密度导致种群自疏时,存活个体的单株平均干重( )与种群密度(d)的关系表达为: = C d– 3/2 一般地,C=3.5-4.3。 第一节 种内关系 -3/2自疏法则(-3/2幂定律) 第一节 种内关系 (3)倒数产量法则 单株平均重量(w)的倒数与密度(d)呈线性关系。 1/ w = Ad + B A, B为系数。 第一节 种内关系   40 42 43 44 45 样地1 214.49 223.68 233.38 236.89 238.85 样地2 215.73 220.81 225.32 229.36 228.76 样地3 206.15 214.29 224.03 226.13 228.15 样地4 213.22 218.88 224.73 228.17 230.64 样地5 231.04 235.49 234.43 236.93 235.79 4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变化情况 第一节 种内关系 45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保留木胸径分布图 第一节 种内关系 45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累计胸径分布状况 第一节 种内关系 样地1 样地2 样地3 样地4 样地5 总材积 277.70 260.97 267.99 270.05 281.13 密度 2536 2205 2505 2595 2950 单株材积 0.1095 0.1184 0.1070 0.1041 0.0953 不同经营密度下45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累积材积状况 第一节 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 二、动植物的性行为(自学) 三、他感作用 第一节 种内关系 三、他感作用(allelopathy) 德国学者H. Molisch于1937提出了他感作用的概念。这个概念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赞同。 第一节 种内关系 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这种作用是种间关系的一部分,是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 种内关系也有此现象。 第一节 种内关系 2.他感作用的物质 乙烯 酚及其衍生物 不饱和内脂 生物碱等 第一节 种内关系 3.植物排出分泌物的方式 (1)挥发 (2)淋溶 (3)根的直接分泌 第一节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