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二版第十章基因突变.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德尔遗传以及连锁遗传中论述的可遗传变异均是由于 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基因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 ;  基因突变是摩尔根于1910年首先肯定的,他在大量的 红眼果绳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突变果绳。;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现象、时期和特征 ;1. 基因突变广泛存在: ;不同皮色的老鼠;不同肤色的蛇;不同翅形的果蝇;不同眼色的果蝇;果蝇的眼色;翅膀羽毛的变化;孔雀翅膀羽色的变化;猫耳朵的变异;白化变异;娃娃鱼体色突变;不同颜色的金鱼草花朵;水稻叶耳变异;水稻粒色变异;水稻穗部变异;水稻颖壳变异;株高突变;株高突变;小麦耐盐突变;彩色棉;玉米叶色变异;玉米雄穗颜色变异;熟期变异;玉米分支;苹果熟色变异;玉米不同类型(亚种);玉米马齿种;玉米糯质种;玉米有稃种;玉??籽粒颜色突变;果穗中下部带有苞叶;大豆皮色变异;二、基因突变的时期:;3.突变后的体细胞常竞争不过正常细胞,会受到抑制或最终消失;苹果熟期变异;花色体细胞突变;不同颜色的牵牛花;柑桔体细胞突变;马铃薯薯块颜色变异;4.基因突变通常独立发生:;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又如: ;2.可逆性:象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如A ? a,可以A ? a1、a2、a3、…都是隐性。 ;2.复等位基因:;3.复等位基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自花不亲和性表现为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和延伸,在卵细胞与花粉中基因间有拮抗作用,即具有某一基因的花粉不能在具有同一基因的柱头上萌发。;(2).人类血型:;㈢、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2.致死突变:即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2).动物: ;②.杂合显性致死突变:;3.中性突变:;5.突变有害性的相对性:;㈣、突变的平行性:;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2.体细胞突变:;3.突变性状表现因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而异:;基因突变引起性状变异的程度是不同的:;㈠、突变发生的鉴定: ;例:高秆 ? 矮秆,其原因:;㈡、显、隐性的鉴定:;㈢、突变率的测定:;3.突变体:基因突变而表现出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  ①.有性生殖的生物:突变率通常是用每一配子发生突变的概率,即用一定数目配子中的突变配子数表示。 ;5.突变率的测定: ;6.禾谷类作物(如稻、麦)种子处理后生长的植株,其体细胞突变往往只发生于其中一个幼穗原始体,因而只影响一个穗子、 甚至其中部分籽粒。 ;  1941年比德尔(Beadle)开始用红色面包霉为材料进行 生化突变研究?发现基因通过酶的作用来控制性状? 提出 “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把基因与性状两者联系起来。;㈠、红色面包霉的生化突变型:;例:有三个红色面包霉突变型(a、c、o)如下:;㈡、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的鉴定方法:;2.鉴定突变:;1.纯合野生型 2.X射线或紫外线照射分生孢子 3.照射过的分生孢子与野生型交配 4.含有成熟子囊的子囊壳 5.子囊孢子 6.子囊孢子生活在完全培养基里 7.基本培养基 8.基本培养基另加维生素 9.基本培养基另加氨基酸 10.基本培养基 11.完全培养基 12.基本培养基另加硫胺素 13.基本培养基另加吡醇素 14.基本培养基另加泛酸 15.基本培养基另加肌醇;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基+维生素、基+氨基酸 ;人类基因突变的检出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易鉴定, 主要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第四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一、突变的分子机制:;复等位基因:;  人的血红蛋白突变型已发现100多种,属于β链有60多种。典型的镰形细胞贫血症是第6个三联体密码子中一个碱基改变,使正常的谷氨酸变为缬氨酸。 ;2.基因突变的分类:;3.诱变机理:;㈠、DNA的防护机制;⑶.抑制:;⑷.致死和选择:;㈡、DNA的修复:;⑶.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  自然条件下各种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不高,它可保持生物种性的相对稳定性。 ;变异;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1.电离辐射诱变:;室外活体辐照圃;室内辐照源;  内照射:一般是用浸泡或注射法,使辐射源渗入生物体 内,在体内放出射线(如β)进行诱变。 ;2.非电离辐射诱变:;3.综合效应诱变:;太空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 ;二、化学因素诱变:;  转座遗传因子又叫可移动因子,是指一段特定DNA 序列。它是McClintock(1956)在玉米上首先发现?遗传学 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一、转座因子的发现和鉴定:;㈢、转座因子的应用:;转座子导入植物细胞;本章小结;5.基因突变的鉴定: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