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之;年份;*;;[例2](2012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小结1:诗歌形象类别之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2.刻画的人物形象。 注意: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知人论世有助于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和诗歌传达的感情。 ;[例3](2012天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qiǔ)粮:干粮。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被当作干粮给骚客食用尚且不肯,更何况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因而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来就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暮色沉沉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呢。;*;小结2: 分析事物形象学会抓住其特征。这些特征,或通过叙述说明,或通过描写修饰,或只呈现物或景而让我们揣摩其应有的特征。 ; [例5] (2012山东)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意象; (2015新课标I)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①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8分) 月圆⑴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例6](2005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景物包括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概括:分析诗歌形象注意点—— (一)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 2.抓诗中人物刻画的“言谈举止、立身行事”; 3.想象人物的活动。 (二)事物形象 1.抓住事物的特征,契合人物情志,挖掘深层意义; (三)景物形象 1.抓景物特征,假想人物在其中的活动感受; 2.掌握一定量的传统意象。 3.思考意境特点,需要注意诗人的感情倾向。 ;题设特点: 1.概括形象:单独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把握; 2.分析形象:结合形象,综合考查??歌的情感、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