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0.甩鞭子为什么会响
PAGE 1
PAGE 4
甩鞭子为什么会响
――兼谈鞭稍效应
鞭子,是当今赶车的(或称车把式)手中的必备物。车把式一扬鞭子,空中嘎然作响,拉车的牲口便应声而奋蹄奔跑。
鞭子起源很早,有几千年的历史。明人王祯在他著的《农器图谱》中画有一根鞭子,称为乎鞭(图1),并注解说:“驱牛具也,字从革从便。曰策、曰鞓、曰鞘,备则成之。春秋传云:鞭长不及马腹,此御车鞭也。今牛鞭犁后,用亦如之。农家纫麻合鞭。鞭有鞘,人则以声相之,用惊牛行,不专于挞,世云乎鞭即其义也。诗云:何物耕牛服并驱,长鞭轻袅配歌乎,寄声莫作鸣鞘急,饲养曾添宿料无”
从这段注解中看出,在周代的春秋传中已有鞭的记载,而且鞭由策(鞭杆)、鞓(tīng,鞭绳)和鞘(shāo,鞭绳末端的皮条)三部分构成。鞭子的主要用途是驱赶,并不是挞(即用鞭子抽打)。
用鞭子驱赶牲口,主要是由于扬鞭动作以及产生的声音效果,久而久之,使牲口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鞭响,便加快步伐。
鞭子一响为什么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原来甩鞭时,鞭稍部分移动的速度大得惊人,可以超过声速(每秒330米)。这就是局部造成了冲击波,于是我们便可以听到一记清脆嘹亮的响声。为了具体分析这个过程,我们沿用文献[2]的思路,将鞭子简化为一根长为l,均质的不可伸长的柔索。
如图设鞭子在甩开时,折为ABC(图2),在AB段运动速度v为常量,A点运动规律为
这里v为常数,负号表示AB段向右运动,BC段的速度为待求。令
我们知道,AB、BC两段之和为l,即有
亦即
在上述条件下,鞭子的动能为
将z代入上式得
式中为密度。由于鞭绳运动没有势能,将它代入Lagrange方程
就得到对y的微分方程
令 ,方程可以化为
因为,把它代入上式,可以积分得到
(1)
其中 若令 代入(1)式可得
从上式我们看到,当时,即当时,!
这就是说,在这样的条件下,鞭子末端的速度可以是无穷大!
最早精确分析这一现象的是W. Kuchariski,他在1941年发表了类似于上面的结果。
在实际情况中,无穷大速度当然达不到,但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过声速。这就是甩鞭子产生响声的道理。
正因为鞭稍部分速度十分大,所以王祯论及鞭子的用途时,说明它不是专用于挞的。因为这样速度的鞭稍抽在牲口身上,尽管牛马的皮较厚,也会将牲口抽伤,甚至抽出血痕。
在我国古代,鞭子除了用于驱赶牲口外,还有一项有趣的用处:利用鞭子造成的响声为某些礼仪增加威严气氛。
在《宋史·仪卫志》中有一段记载:“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周官条狼执鞭趋辟之遗法也。内伺二人执之,鞭稍红丝而渍染以腊。行幸则前驱而鸣之,大祀礼毕还宫亦用焉,视朝、宴会则用于殿庭。”
这段记载中,“条狼”是周朝《礼记》中记载的专管执鞭的官名,说明从周朝开始,就有专门的内伺在天子行幸、出游或大礼中甩鞭子,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唐五代。可以想象,这些大礼中,那些内伺不断甩鞭子,啪啪地响一阵。宋以后,火药发明了,才有了爆竹,一些小的爆竹的响声与鞭子的响声相象,用燃放鞭炮取代“鸣鞭”,所以称为“鞭炮”。现代世界各国举行盛典时鸣礼炮的仪式,追本溯源,怕得从“鸣鞭”开始吧?
鞭子尾部速度大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我们为了抖去衣服上的灰尘,把衣服提起来一抖,衣服局部速度较大,足以将灰尘抖落。刚洗好的床单和衣服,一抖可以把它搞得平整一些。
农村秋收季节,果树梢头的枣、栗、核桃等难以摘下,这时用一根长的钩杆,将果子所在的细枝钩住一摇,柔韧的细枝犹如鞭子,树稍上的果子便可抖落下来。
现代建筑的某些结构(高层建筑、电视塔、桅杆等)愈来愈高,它们有的在风中来回晃动。这时它的顶端每一来回的转折瞬间,形成较大的速度,它所引起的应力有时数倍于静止时的应力。这在设计时绝对不能忽略。这种由于晃动使应力超常增加的现象,有时也称为“鞭稍效应”。为了精确地分析这种效应,必须在方程中计入非线性因素,它使得问题比通常难了许多。
自然界的奥秘隐藏得很深,几千年前就利用鞭子响声的现象,直到1941年才弄清楚。其实鞭子的运动还是相对简单的。进一步要问:一根柔索在任意初始条件下开始的运动,而且考虑重力与外部的端头力,它的一般运动规律求解是非常困难的。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