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巧.ppt

第2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巧.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产物化学;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与提取;实际工作中:采用石油醚(非极性物质)、水(极性物质)、95%乙醇(大部分成分)的三段法进行粗分,提高工作效率。;;预试验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并要有尽可能的正确性。 试管试验及滤纸片法。 层析方法(PC和TLC):灵敏度高、成分之间互相干扰小。;预试验往往只能提供初步的线索;咖啡碱属于生物碱,但对碘化铋钾试剂却呈阴性反应。 有些预试验方法是该类化学成分需要先经过一步反应,生成的产物再与试剂显颜色反应。如:氰苷的预试验方法是利用氰苷遇酸水解生成HCN,再与苦味酸NaCO3溶液反应显红色。;;由于植物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很低,尤其是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更低,运用一般的预试验方法是很难发现的。如:美登素(抗肿瘤药物) 新类型的化学成分靠目前的预试验方法无法检测。 ;系统分离是选择一系列措施,将性质相近的组分集中在一起提取出来,并分别与临床、动物实验相配合,确定该部分是否有效,对有效部分视具体情况再进行分离,找出关键成分,这是系统分离的目的。;系统分离包括粗分阶段和细分阶段: 粗分阶段又称作部位分离,大类物质的分离,如皂苷、蛋白质;细分阶段称作组分分离。 系统分离亦利用溶剂极性的大小对植物成分进行分类提取。;;1. 溶剂法 ;化合物的极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化学成分的极性: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A B C;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与提取;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廉易得;使用安全。 缺点: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如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和淀粉等);水提液易变质、发霉、不易保存;沸点高,蒸发浓缩时间长;沸水提取时,淀粉被糊化,增加过滤难度;皂苷及粘液质,减压浓缩时,产生大量气泡等。;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与提取;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与提取;;;;3 渗漉法;4 回流提取法;;;;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与提取;;;α -山道年;;;;;;;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猪、牛的膀胱) 、火棉胶膜、羊皮纸膜、蛋白胶膜、玻璃纸膜等 多用市售的玻璃纸或动物性半透膜扎成袋状,外面用尼龙网袋加以保护,小心加入欲透析的样品溶液,悬挂在清水容器中。经常更换清水使透析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加大,必要时适当加热,并加以搅拌,以利透析速度加快。 ;;;;;;;结晶纯度的判断;一般单体纯化合物结晶的熔程较窄,在0.5~1℃左右,如果熔程较长则表示化合物不纯。 例外:一些立体异构体和结构非常类似的混合物,熔点一致,熔程较窄,但不是单体;双熔点,如防己诺林碱在176℃时熔化,至200℃时又固化,再在242℃时分解。 ;;;;液-液萃取法(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破坏乳化方法:较长时间放置;加入少量电解质,如氯化钠。   2)溶剂与水溶液应保持一定量的比例,第一次萃取时,溶剂要多一些,一般为水提取液的1/3,以后的用量可以少一些,一般为1/4-1/5。?   3)一般萃取3~4次即可。但亲水性较大的成分不易转入有机溶剂层时,须增加萃取次数,或改变萃取溶剂。   ;;;;;;;;;;;溶剂(展开剂或洗脱剂) ;;溶质(被分离成分);极性大小顺序:烷烃卤代烷醚酯酮醛酰胺胺 醇水酚羧酸;小结 ;;吸附色谱常见的操作方式是吸附薄层色谱(TLC)和吸附柱色谱。薄层色谱主要用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探索柱色谱分离的条件,柱色谱主要用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 ;薄层色谱(TLC);(1)吸附薄层色谱法 ;三要素:吸附剂、被分离成分、展开剂 化合物在吸附薄层上移动的速度与展开剂、被分离成分的极性有关。 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化合物的移动速度越快;被分离成分的极性越大,移动速度越慢。 ;;;;;;; 将计算出的Rf值与已知化合物的Rf值对照,也可与文献上记载的Rf值比较,进行定性鉴别。 ;;;;装柱:湿法、干法 加样:上样,分干法和湿法 湿法:将样品溶于极性尽可能小的溶剂中 干法:将样品溶于易溶溶剂,再与吸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