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人教版2016年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四第3讲教程.ppt

【步步高】人教版2016年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四第3讲教程.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A项,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体被淘汰; B项,若病毒毒性过强,兔被感染后会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项,兔病毒对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的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性增强的结果; D项,兔病毒主要由蚊子传播,故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易错提醒 1.不要错误地认为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的诱导作用。 2.不要错误地认为病毒与野兔之间只存在单向选择。 3.不要错误的认为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命题视角 题组二 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进行综合考查 3.(2014·四川,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A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 B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体数为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36条,该类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其他时期可观察到36条染色体。 C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 D项,虽然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n=16),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 答案 B 4.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库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将会发 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C.当基因库中W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 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D.蜥蜴中所有基因W与基因w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 当蜥蜴数量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剧烈的种内斗争使适宜环境的基因频率上升,不适宜环境的基因频率下降,从而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B正确; 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表示生物进化了,但并不能成为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的依据,C错误; 蜥蜴的基因库不但包括基因W与基因w,还包括蜥蜴的其他基因,D错误。 答案 B 易错警示 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命题视角 题组三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5.将某生物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相差悬殊的两个区域A和B中,若干年后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A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80%,Ss=18%,ss=2%;B区域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2%,Ss=8%,ss=90%。下列基因频率结果错误的是(  )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 B.A地s基因的频率为11% C.B地S基因的频率为6% D.B地s基因的频率为89% 解析 由题给数据可知A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80×2+18)÷(100×2)×100%=89%,s的基因频率=1-89%=11%, 而B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2×2+8)÷(100×2)×100%=6%, 而s的基因频率=1-6%=94%。 答案 D 6.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 2 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  ) 解析 若把舞蹈症的致病基因记作a,则女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Aa)与另一男性结婚,如果也生一患此病的孩子,则该男性的基因型也应为Aa。 答案 C 7.(2014·山东,28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