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此,对病理检查已证实为乳腺增生症中的乳腺囊肿增生病其病变具有I-Ⅱ级非典型增生时,应选择手术治疗行区段切除,对Ⅲ级非典型增生,可行乳腺单纯切除术。通过预防性治疗可阻断其向原位癌、浸润癌发展; 五、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 近年来,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多方探讨各种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结合CEA、C—erbB—2基因产物、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以及细胞增殖指数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研究,证实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中度乳头状瘤病是乳腺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提示只有恶性肿瘤才会较多出现,1—2项指标呈高水平表达,并可视为可疑早期癌变,若有2项以上指标呈高度表达者,应考虑按早期癌对待。该项研究从分子学水平提出乳腺囊性增生病向癌演变的依据。 4.激素治疗 一般主张不宜长期常规使用,因为如用之不当可产生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只有其他疗法无效时,或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时,才可慎重应用。 (1)雄激素疗法:①甲基睾丸素,每次5mg,每日2—3次,口服。每月总剂量不应超过300mg,长期应用可引起女性患者男性化等不良反应。②丙酸睾丸酮,每日25mg,肌内注射,共3-4d,如超量或长期应用,也可引起与甲基睾丸素相同的不良反应,③丹他唑,每次200-300mg,每日2—3次,口服。 (2)三苯氧胺:对症状较重的患者,采用持续给药.每次10mg,每日2次,口服。对一般患者采用周期性给药,在月经后2—5d开始口服三苯氧胺.共用药15~20d。邢颖等采用三苯氧胺10mg,每日2次,1个月后改为10mg,每日1次,维持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证明近期疗程较好,但停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服药时间较长的病人,停药后复发率减少,复发时间也较晚。 (3)溴隐亭:据文献报告总有效率可达70%—97%。其给药方法可分为:①连续性给药:即从月经来潮后第五日开始给药,到月经来潮时停止,连续停药4d。从小剂量开始;第一周前3d1次服1.25mg每日2次,后4d改为每日3次;第二周前3d,1次用2.5mg,每日2次,后4d均为每日3次,每次服2.5mg;以后一直维持此剂量不变。②周期性给药,即月经来潮后的第十一~第十三日,每日用药1.25mg;第十四日至下次月经来潮时服用1.25mg,每日2次。用药时间不超过6个月。 5.手术治疗: 经过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或临床上不易与乳腺癌相鉴别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肿块局部切除,肿块较多者可行经皮下乳腺全切术。术中最好做冰冻切片,避免误诊而行不应做的乳腺癌根治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其特点是乳腺小叶内末端导管、乳管及少数小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呈乳头状,使导管扩张而形成囊状的乳腺结构紊乱性病变。病变可静止也可继续发展形成管内乳头状瘤及腺病,部分病例因不典型增生而发生癌变。因而有些学者将本病列入癌前病变。本病多见中年妇女,其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有人统计大约20个成年妇女在绝经期前就有8个患本病。 一、病因 本病的病因与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病因相同,常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紊乱的结果,以致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多,引起乳管上皮增生、扩张并囊性变。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二、病理 (一)大体形态 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囊性结节或肿块。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开大囊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切面似蜂窝状,囊壁可光滑也可见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突起,囊壁之间间质增厚,纤维组织增多。 (二)镜下所见 可见5种不同的病变。 1、导管扩张并囊肿形成: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小导管扩张和伸展、末端导管囊肿形成,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占据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潴留而扩张,而形成囊肿。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只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2、乳头状瘤病形成:即在乳头状囊肿的囊性扩张基础上,囊壁上皮细胞多处呈乳头状增生,形成乳头状瘤病。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可把乳头状瘤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临床上有实用意义。3、乳管上皮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