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仙庾岭风景名胜区植被景观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近年来,风景名胜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然而不合理的开发加剧等导致生 态资源遭到破坏,这是大多数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风景旅游形式 的发展变化,城市近郊型风景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优势成为越来越 多游客的选择,然而该类景区受城市建设和发展影响较大、存在一定农业生产活 动等特点,也使得人类活动的干扰对生态资源的破坏更加频繁,植被往往存在生 态系统退化、群落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湖南仙庾岭风景名胜 区植被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景区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样 方法调查了36个代表性森林植物群落,并对其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展开研究,运 用美景度评价法对仙庾岭景区12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进行评价。综合前期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仙庾岭风景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对策以及典型景观的优化建议。主 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风景名胜区现状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共有149科352属 科324属451种;其中自然分布408种,栽培种83种。以挖掘利用乡土植物资 源、发展地域性植物景观为目的,从自然分布种中剔除无特殊用途或仅为杂草的 植物,筛选出观赏植物资源,共有119科270属367种;优势科是禾本科 2.利用样方法对景区主要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共选取了36块样地。从36组 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多度、频度、显著度)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impson 数基本一致,都呈现出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趋势;②均匀度指数 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乔木层变化范围较小,草本层分布更加集中;③各指数影响 万方数据 其因素较多,植被类型、海拔高度、人为干扰程度、演替阶段、生境条件的差异 都有一定影响。④要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应维持群落物种较高的丰富度和各 个物种在系统中的均匀度,这样的群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3.根据群落调查记录情况以及各群落结构分析和多样性分析等,表明仙庾 岭景区植被处于演替进展阶段,且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中表现为:①以香樟 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的不稳定性;②针叶林将逐步向下一阶段针阔混交林演替; ③落叶阔叶树群落或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并逐步向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演替。 4.对风景区12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评价分析。通过对8个景观评价因子 和各群落样本的标准化美景度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2.106+0.143X2+0.396X5+0.115X6.0.164X8 fR2=0.929)。其中景观因子X2色 彩丰富度,X5色彩明度,X6形态特征,X8郁闭度,对评判者的审美评价有较 大的影响。 5.针对景区植被的特点,从“针对植被不同破损、破碎程度,依据群落演替 规律分类恢复与优化”、“营建复层群落结构,恢复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边缘 生境的恢复,创造边缘效应”三方面提出植被恢复与重建对策。从四方面提出森 林植物群落景观优化措施:①积极营造色彩变化的景观林分;②注重植物间的形 体协调;③营造郁闭适度的群落空间;④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研究成果对仙庾岭风景名胜区植被景观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实践参考价值。在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下,对探索近郊型风景名胜区从植被景观营建的角度发展 旅游、农业休闲与科普文化等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仙庾岭;植物资源;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城市近郊型风景区 II 万方数据 ABSTRACT Inrecent hasemereda of the years,scenic spot periodrapiddevelopment,but unreasonable increasedasaresultofthedestructionof development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