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RTFEDVFD.doc
/ 各類Display特性介紹 2004/09/24Weng CRT | FED | VFD | PDP | STN | OLED | TFT | DLP | LCOS 新型顯示器件進展 CRT 發展歷史 CRT( Cathode Ray Tube)即陰極射線管,作爲成像器件,它是實現最早、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陰極射線管(CRT)是德國物理學家布勞恩(Kari Ferdinand Braun)發明的,1897年被用於一台示波器中首次與世人見面。隨後1907年羅辛在利用陰極射線管(CRT)接收器設計機械式掃描器,1929年俄裔美國科學家佐爾金佐裏金發展電子掃描的映射真空管,再到1949年第 1台蔭罩式彩電問世。一百年來,以CRT爲核心部件的顯示終端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幾十年來,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普及,電腦用的CRT顯示器也象電視一樣步入千家萬戶。而與此同時,隨著大衆對顯示效果、品質、健康、環保及人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CRT的發展經歷了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蔭罩式純平面,直到以索尼平面瓏、三菱鑽石瓏爲代表的蔭柵式純平顯像管的不斷完善。 技術原理 CRT顯示終端主要由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部分組成。 簡單的理解,CRT顯示終端的工作原理就是當顯像管內部的電子槍陰極發出的電子束,經強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後變成細小的電子流,再經過偏轉線圈的作用向正確目標偏離,穿越蔭罩的小孔或柵欄,轟擊到熒光屏上的熒光粉。這時熒光粉被啟動,就發出光線來。R、G、B三色熒光點被按不同比例強度的電子流點亮,就會産生各種色彩。 電子槍(Electron gun)的工作原理是由燈絲加熱陰極,陰極發射電子,然後在加速極電場的作用下,經聚焦極聚成很細的電子束,在陽極高壓作用下,獲得巨大的能量,以極高的速度去轟擊熒光粉層。這些電子束轟擊的目標就是熒光屏上的三原色。爲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們分別受電腦顯卡R、 G、 B三個基色視頻信號電壓的控制,去轟擊各自的熒光粉單元。 受到高速電子束的激發,這些熒光粉單元分別發出強弱不同的紅、綠、藍三種光。從而混合産生不同色彩的圖元,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圖元可以組成一張漂亮的畫面,而不斷變換的畫面就成爲可動的圖像。很顯然,圖元越多,圖像越清晰、細膩,也就更逼真。 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的作用就是幫助電子槍發射的三支電子束,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對所有的圖元進行掃描激發。就可以使顯像管內的電子束以一定的順序,周期性地轟擊每個圖元,使每個圖元都發光;而且只要這個周期足夠短,也就是說對某個圖元而言電子束的轟擊頻率足夠高,我們就會看到一幅完整的圖像。有了掃描,就可以形成畫面。 蔭罩(Shadow mask)的作用是保證三支電子束在掃描的過程中,準確擊中每一個圖元。蔭罩是厚度約爲0.15mm的薄金屬障板,它上面有很多小孔或細槽,它們和同一組的熒光粉單元即圖元相對應。三支電子束經過小孔或細槽後只能擊中同一圖元中的對應熒光粉單元,因此能夠保證彩色的純正和正確的會聚,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圖像。 最後,場掃描的速度來決定畫面的連續感,場掃描越快,形成的單一圖像越多,畫面就越流暢。而每秒鐘可以進行多少次場掃描通常是衡量畫面質量的標準,我們通常用幀頻或場頻(單位爲Hz,赫茲)來表示,幀頻越大,圖像越有連續感。 産品應用 陰極射線管(CRT)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實現最早、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具有技術成熟、圖像色彩豐富、還原性好、全彩色、高清晰度、較低成本和豐富的幾何失真調整能力等優點,主要應用於電視、電腦顯示器、工業監視器、投影儀等終端顯示設備。 FED 發展歷史 場發射電極理論最早是在1928年由R. H. Fowler與L. W. Nordheim共同提出。不過,真正以半導體技術研發出場發射電極元件,開啓運用場發射電子作爲顯示器主要技術,卻是在1968年由C. A. Spindt提出後,才吸引後續衆多研發者的投入。但是,一直到1991年以前,場發射電極的應用卻一直沒有太大進展。直到法國LETI CENG公司在1991年第四屆國際真空微電子會議上展出了一款運用場發射電極技術製成的顯示器成品後,這種技術才真正被世人注意,並吸引了衆多大公司的投入,也從此讓FED加入平面顯示器的競爭行列,成爲TFT-LCD、PDP等大型化顯示技術的競爭對手。 技術原理 場致電子發射又稱爲冷電子發射,只需要在陰極表面加一個強電場,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能量,就能使陰極內的電子具有足夠的能量從表面逸出。它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場致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