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一、布鲁菌病的基本情况 二、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 三、布鲁菌病流行现状的原因 四、布鲁菌病的防控对策 五、人布鲁菌病的防控 一、布鲁菌病的基本情况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布鲁菌病是我国人的二类传染病,也是家畜的二类传染病。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一)布鲁菌病病原 1.布鲁菌的一般特性 本病病原为布鲁菌,为细小,两端钝圆的球杆菌或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 柯兹洛夫斯基氏染色法染色,菌体呈红色,其他菌呈微绿色或蓝色。 布鲁菌属经典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马耳他)布鲁菌(B.melitensis) 1、2、3型 牛(流产)布鲁菌(B.abortus) 1、2、3、4、5、6、7、9型 猪布鲁菌(B.suis) 1、2、3、4、5型 沙林鼠布鲁菌(B.neotomae) 绵羊附睾布鲁菌(B.ovis) 犬布鲁菌(B.canis) 新发现的布鲁氏菌 鳍种布鲁氏菌(B.pinnipedialis) 鲸种布鲁氏菌(B.ceti) 田鼠种布鲁氏菌(B.microti) B.inopinata 各型布氏杆菌在形态和染色上无明显区别。 (二)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布鲁菌可感染多种动物。羊、牛、猪、等。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性高。通常母畜较公畜易感,成畜较幼畜易感。 2.传染源 病畜和带菌动物。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及生殖道,本菌可通过正常无损伤的皮肤粘膜引起感染,还可经交配由生殖道感染。 (三)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为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胎。 公畜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表现睾丸肿大,有热痛反应,后期萎缩。 关节炎,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喜卧,病畜表现跛行。 (四)布鲁菌病的诊断 1.临诊诊断 流行病学及临诊诊断 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而且多发生于第1胎怀孕母畜,多数只流产1次,关节炎表现,公畜睾丸炎症状。 2.细菌学检查 取病料涂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对或成堆存在的红色球杆状细菌,其他细菌被染成绿色或蓝色。 有条件时可将病料接种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有间接ELISA( iELISA )和竞争ELISA ( cELISA )。 (6)荧光偏振试验(FPA)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批量检测的优点。 感染和免疫动物的区别,在免疫后4~6个月进行血清学检测,能够区别感染和免疫动物。 二、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 (一)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 近十多年以来,布鲁菌病的流行态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未消灭布鲁菌病的国家和地区,布鲁菌病继续流行,另一方面已控制和消灭布鲁菌病的国家和地区,也出现布鲁菌病的发生和流行。在世界范围内布鲁菌病的流行处于逐渐蔓延趋势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布鲁菌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扩散蔓延,现在处于历史的高发期。 1950-2012年我国布病报告发病情况(人) 我国全国及各省布鲁菌病发病人数-2004~2012年度 3.忽视动物疫情监测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布鲁菌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执行布鲁菌病疫情的实时监控,即定期对布鲁菌病进行监测,导致疫情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情况。如果进行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回升,及时采取措施,就不会出现布鲁菌病现在的严重流行状况。 4.购买动物不做疫病检疫 动物养殖者为快速发展养殖业,大量从各地买入未经检疫的动物,致使动物疫病很容易从一个地区传入另一个地区。 5. 动物发病后不采取任何措施 布鲁菌病发病后,以怀孕畜流产为主要症状,基本不死亡,动物养殖者一般不对发病畜群采取措施(发病动物隔离,环境消毒,流产物无害化处理等),导致发病地区环境严重污染,进一步感染人畜。 6.屠宰场现行的宰前检疫水准太低 屠宰场收购动物时不能检出布鲁菌病病畜和带菌畜,致使一些流产畜、血检阳性畜、因布鲁菌病或其他病淘汰的动物(可能携带布鲁菌)加入屠宰场,污染屠宰场及其周围环境,引起屠宰场的人员及与该屠宰场密切相关的动物养殖场感染布鲁菌病,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7. 基层兽医和配种人员缺乏相关的传染病防控知识 在动物难产助产、不孕症检查、动物流产诊疗,动物配种时不注意消毒、器械更换、流产物处理,致使布鲁菌病扩散,甚至感染自己。 8.我国现行的布鲁菌病检测方法落后 我国检测布鲁菌病的国标是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实验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实验现已基本不用。目前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