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文字素材1 人民版必修2.docVIP

高中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文字素材1 人民版必修2.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文字素材1 人民版必修2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文献资料 从下面资料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 自从1969年ARPANET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以来,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站1 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有15 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 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02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5 435万,上网计算机已达2 056万台,www网站已达8万1千9百零7个。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政务等新业务系统层出不穷,电信、银行、证券、能源、交通、教育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也不断提高。据估计,去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达到47亿元人民币,网络广告市场约为5.3亿元人民币,商家与客户间的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32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4%,而北美和欧洲已分别达到39%和27%,亚太地区也达到了22%,这既表明中国互联网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互联网业发展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均在2003年12月6日的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透露,中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已超过7 800万,居世界第二位。胡启恒估计,截至2003年12月底,国际出入口带宽预计达到20G,网站总数将突破50万个,CN下的域名接近40万个,上网计算机将达到3 000万台,互联网用户可能达到7 800万人。 ──以上数据综合摘自新浪新闻 2.中国报刊上出现的第一条国内外专电 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登的“伦敦电”报道英内阁改组的消息,是中文报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国际新闻电讯。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登的由该报驻天津记者发回的一条关于法庭查办一名渎职官员的电报消息,是见于报上最早的一条国内新闻专电。 3.《中国丛报》 《中国丛报》由马礼逊倡议,裨治文任主编,广州美商同孚洋行老板奥立芬提供经费和印刷场所,于1832年5月起出版一份英文的月刊,名为“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文译作:《中国丛报》,又译作《中国文库》,旧译作《澳门月报》(与林则徐编译的《澳门月报》无关)。自此开始,至1851年12月约十年间,《中国丛报》共出版21卷(每月一期,每年一卷,其间1839年5月迁澳门,1844年10月迁香港,不久又迁回广州),登载了鸦片战争前后二十年期间有关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其中包括了中外关系和外国人在中国活动等情况,也包括了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等中国官吏的政策措施活动等记载。 4.《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同治七年(1868)7月19日,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刊,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编。初为周刊,以宗教内容为主,销路不广。1894年9月,自第301卷起更名《万国公报》(同治十三年),成为以刊登时事为主的综合性刊物。至第750卷停刊。光绪十五年(1889)复刊,改为月刊,成为广学会宣传刊物,多载时事论文和中外重大政治法令,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等,发行量渐增,至戊戌变法时已达3万8千4百份。对维新派产生较大影响。光绪三十三年(1907)停刊。 5.《时务报》 《时务报》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重要理论刊物之一。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8月9日在上海捐款创办。旬刊。总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起。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先后任撰述,并请张坤德、郭家骥、日人古城贞吉分任英、法、日文报纸译事。石印。载有论说、上谕、奏折、中外杂志、域外报译等,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数月之间,风靡海内,销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张之洞以报中论说太新,频加干涉。百日维新期间,清廷允御史宋伯鲁之请,改《时务报》为宫办,派康有为督办。1898年8月8日终刊,共出69册。由汪康年改办为《昌言协》。 6.《民报》 《民报》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前身是《二十世纪之支那》。地址设在东京(署名“群智学社”)。由胡汉民、张继、陶成章、章炳麟、汪精卫等先后任主编。撰文者均为当时的重要革命党人,如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等。1908年10月(一说11月)出至20期后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刷两期后即停刊。共出26期,只有《天讨》等增刊。每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