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中国钢铁工业概述教程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钢专利分析报告 (一) 第一部分 中国钢铁工业概述 前言 钢铁材料概述 钢材由于其高强度、通用性、耐用性和价位低等特点,一直是当今世界上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材料,被公认为是主要的建筑和工程材料,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必选或首选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从钢材的持续技术更新势头与不断增长的附加值来看,与其他的金属材料和塑料等相比,钢铁仍然是21世纪人类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材料,需求仍然看好,仍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在民居建筑方面钢材的前景会特别好,不锈钢仍保持其“明星钢材”的地位。 选择一种材料的标准越来越依据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在这方面,由于钢材最容易回收利用,己成为所有工业原料中循环利用最好的材料,全球约有超过40%的粗钢生产的原料来自废钢的循环回收。且钢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能量的利用效率高,所以其竞争力很强。钢铁生产也有可能做到有利于环保。 其他金属材料如铝,最高年产量不超过0.25亿吨。在非金属产量中,产量最高的是水泥,年产量约为15亿吨左右。但水泥只能抗压,抗拉和抗折性能差,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大于钢铁,应用范围也有很大局限性。在高分子材料中,塑料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比钢铁应用规模小得多。铝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其价格较高的制约。高分子材料由于回收利用程度低,不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而发展受到了限制。虽然各种新材料包括可代替钢铁的新材料在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严重冲击或广泛代替钢铁的新材料不可能出现。综上所述,钢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加工性能、矿产资源丰富、生产能耗低、可大批量生产、成本和售价相对较低廉、与环境相对友好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等其它材料与其无可相比的优点,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仍是21世纪结构材料的支柱。 1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简要回顾和中国的发展现状 1.1世界钢铁简要发展史 1864年英国平炉炼钢问世后,开始了近代炼钢的历史。平炉炼钢的出现,催生了钢铁联合企业,如美钢联(1882年)、伯利恒(1891年)、蒂森(1890年)、加拿大钢铁公司(1895年)、八蟠制铁(1897年)都在平炉出现并形成工业规模后的20年陆续诞生。1900年世界产钢总量达到3104万t。进入20世纪,全球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钢铁产品的应用,到1950年全球年产钢已达2亿t,这是近代钢铁发展的第一阶段。 1951年氧气顶吹转炉在奥地利诞生,开创了现代冶金的新篇章。与平炉炼钢比较,它生产率高,能耗低,生产环境有较大改善,炼钢成本也降低了。它的出现促进了高炉的大型化,50年代炼铁用熟料技术的成熟配合了大型高炉的发展,使钢铁生产率迅速提高,满足了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和世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仅仅在石油危机出现以前的20多年时间内,世界年产钢量从2亿t发展到7亿t。此期间内(1951-1974年)出现了转炉淘汰平炉、连铸淘汰模铸、棒材连轧机组淘汰横列式轧机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构成了近代钢铁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内对钢材质量提出了系统的要求,使效率、质量同步发展。 两次石油危机(1971和1974年)的出现,冲击了钢铁工业。首先它迫使钢铁生产重视成本,重视环境,其次全球发达国家已初步完成拉了工业化的初期建设。由建筑、钢铁和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转变为以汽车为核心的支柱产业,钢铁生产在发达国家进入成熟期。钢铁工业由支柱产业转变为满足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生产率、环境、成本的压力愈来愈大,到1999年前,全球钢铁年产量维持在7. 8亿t左右,这是钢铁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这期间市场对板带产品需求增加,废钢增多促进了电炉钢的发展,这导致了80年代末电炉短流程的出现。由于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压力促进了三位一体(炼钢、精炼、连铸)的大发展,电炉短流程驱动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大发展,板带比的增加使板带轧机在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化发展中迈向钢铁生产的高新技术集成化,这个趋势在新世纪到来时已成为推动本阶段向集约化、高技术化、产品成本的降低快速前进的动力。 1.2 中国钢铁工业的近期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1978年)之后钢铁产量从3178万t迅速增加,到1996年首次达到年产1亿t,这是继美国(1953年)、前苏联(1967年)、欧共体六国(煤钢联盟,1969年)、日本(1973年)之后第五个年产突破亿吨的国家。从1996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了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的年产钢量达1.28亿t, 2001年突破1.5亿t,2002年产钢达到1.82亿t, 较上年增加20.3%,相当于美国和日本钢产量的总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结果,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为意志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加快完成了世界第二阶段发展的结构调整工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