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食性要点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类食性 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 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 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 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 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 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 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 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 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鳙、鲥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主动捕食。 银鱼 6、腐屑食性以吸取或舔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周丛生物和摄取腐屑中的小型底栖动物,典型的如鲴类和鲮等。 圆吻鲴 7、杂食性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典型的例子有鲤和泥鳅,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泥鳅 食性的变化鱼类的食性在整个生活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会由于年龄、季节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发育阶段(或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鱼类从小到大,和不同的发育阶段相适应,存在一个食物的变化系列。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在卵黄囊吸收完毕后的仔鱼期 有一个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如一些无脊椎动物的幼虫和轮虫等饵料的阶段。 进入稚幼鱼期时为第二个阶段 如乌鳢此时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小虾为主,其次为小型鱼类。 成鱼食性阶段 乌鳢此时主要捕食鱼虾类。   凶猛性鱼类的食物链 *也有一些鱼类食性的过渡阶段不十分明显,例如鲢开始以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为主,随着鳃耙、牙齿和肠管的发育,食物中浮游植物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后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 *有些鱼类的食物系列比较复杂,搞清它们食物系列的各个环节,对于苗种培育生产十分重要。例如鲈的食物系列为:仔鱼开口时摄食轮虫,可直至孵出后75d左右;孵出后30d起吃食甲壳类幼体及浮游甲壳类,可到125d左右;孵出后50—70d起吃小虾;孵出后75d左右起以小鱼为主,兼食小虾;孵出后130d左右起以鱼虾类为主。 2、食性的季节变化 *水域中的理化因子存在季节变化,影响到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生物也呈现有规律的季节消长,导致鱼类食性的季节变化。 *鱼类在不同季节的主要食物与该季节内饵料生物的消长相互吻合。例如在摇蚊大量繁殖的季节,鲤主要摄食摇蚊幼虫,而当摇蚊幼虫化蚊飞离水体后,鲤改以水底的蠕虫、腐屑和浮游甲壳类等为主要食物。 厦门地区鱼齐鱼食性组成的季节变化 3、因栖息场所不同引起的食性变化 不同栖息场所中生物组成的情况存在差异,鱼类在不同栖息场所的食物组成就不会相同。例如洄游性的鲑鳟类在海中生活时主要摄食小鱼,生殖季节回归淡水时往往以水生昆虫为主或很少摄食。 鱼类食性的稳固性和可塑性 1、鱼类食性的稳固性是指在环境食物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具有保持原来营养特性的能力。 2、可塑性则是指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鱼类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各种鱼类的食性既有稳固性,又有可塑性。 3、三角鲂为草食性鱼类,其食性的稳固性较高,但在湖泊中也摄食淡水壳菜,有时达到较高的比例,说明其可塑性显着。 三角鲂 4、有些鱼则稳固性较高,可塑性较低。其稳固性高,可塑性只表现在捕食的种类因环境特点而不同。 5、另外一些鱼类的可塑性较高,稳固性较低,杂食性鱼类大多属于此类。例如青海湖裸鲤在夏秋季保持杂食性的特点,而在其他月份可塑性很大,出现分别以动物性和植物性为主的食性类群,但其数量比例在各月份均有变化。 青海湖裸鲤 第二节鱼类的摄食习性 鱼类摄食的方式 鱼类的摄食方式和食性有密切的关系。而同一食性的鱼类摄食方式不完全相同,还和摄食鱼类的生态特性及环境特点有关。 1、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大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例如鳡能很快发现食物和追上食物,并且有紧紧咬住食物的口部结构。有些凶猛鱼类则采取伏击方式,例如鲶、乌鳢、狗鱼等。 似鳡 2、大多数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取得食物,故称为滤食性鱼类。这类鱼主要依靠鳃耙结构的特点,被动地选择不同大小的食物,鲢、鳙属于此类。有一些小型鱼类如蟹条等则是主动摄食浮游动物。 3、摄食底表生物的鱼类,如鲴类用锐利的角质口缘刮取附着藻类,东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