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寻根文学 一、寻根文学概念 寻根文学是1985年正式出现的一个文学思潮。一些年轻的知青作家希望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再审视,来为当时陷于困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开辟新路。 二、文化寻根小说的出现 1984年12月,一些青年作家和评论家在杭州举行了一次题为“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的文学研讨会,——“杭州会议”,这次会议不约而同的话题之一,即是“文化”。在这次会议之后不久,与会者之一的韩少功发表了《文学的“根”》一文,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并认为,“我们有民族的自我,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公开提出了文学的“寻根”问题。当时对这一问题进行集中阐述的主要文章还有: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等。 三、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作品有: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李杭育的表现吴越文化的“葛川江小说”系列、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等、郑万隆的《异乡异闻》、郑义的《远村》、《老井》、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的“商州系列”、莫言的“红高粱系列”、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东北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七岔犄角的公鹿》、《琥珀色的篝火》等。 四、出现原因 1、历史政治话语的解禁,为文化话语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文化热的兴起。中西文化的对比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再评价。 3、新时期文学自身发展和变革的要求。现实主义死角和“现代派热”的受压抑。 4、国外成功文学的影响。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民族风情描写,日本的川端康成对东方民族风味的艺术写照等 。 五、寻根文学的历史评价 1)文化寻根小说是新时期作家们的一次文化乌托邦运动。在寻根作家们的文化意图里,有着强烈的启蒙主义动机。在寻根作家们看来,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根”的挖掘与再审视,可以振兴民族文化,从而走向世界。 2)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往往淹没了寻根作家们的启蒙意义追求,使寻根文学不自觉地走向了形式和审美,导致其意义追求流于虚空。 3)因而,在意义追求上,寻根文学对新时期小说的价值建构贡献不大。但在审美上,寻根文学的贡献恰恰就在这里,它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带来了新时期小说审美意识的增强,促成了新时期小说由传统载道向现代审美的艺术转变,强化了新时期小说的文体意识。 主要作家作品 汪曾祺 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出身士大夫世家,从小受传统文化濡染。1939年入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学习写作,是后期京派重要成员。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受戒》受到好评,在文坛复出,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和散文家。 汪曾祺的创作,从题材内容来看,一类是故乡纪事,以其家乡江苏高邮乡镇为生活背景,以童年少年时的记忆为灵感源泉,如《受戒》、《大淖记事》、《异秉》、《陈小手》等;第二类是昆明记事,如《老鲁》、《鸡毛》等作品,是对青年时代西南联大时生活的回忆。还有一类作品和现实关系比较近,如《讲用》、《云致秋行状》等。其作品善于展现地域风情,描绘乡镇风俗民情,被称为风俗文化小说。汪曾祺最早地开启了新时期文化小说的先河,被视为寻根文学的肇始人。 2、《受戒》(1980) 写作背景:作品发表于1980年,是在一种“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发表的。当时整个文学界正处在“伤痕”、“反思”文学的笼罩之下,控诉文革苦难和对历史进行反思,气氛森严,而《受戒》则完全脱离了这种主流宏大叙事,表现的是个人的情趣和生命的欢乐,而且写的不是现在,而是“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完全与现实相隔开,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 作品内容 作品写的是江南水乡庵赵庄一带出于生计“当和尚”的习俗、荸荠庵这种神灵之地的人间烟火味和佛门弟子亦世俗凡人的生活场景,以及庵边小岛上一户农家男耕女织的生活,牵连写出庵里的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小姑娘小英子之间的朴素率真的男女情爱。作品虽然标题写的是受戒,但作为佛门出家仪式的受戒场面,直到作品的结尾才出现,而且是通过明海的小情人小英子的眼睛表现出来的。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受戒仪式结束后,明海随即与小英子在芦苇丛中进行“婚誓”,从而抽空了受戒的真正涵义。整部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田园诗兴和生命欢情。 作品主题 这部作品表面上写的是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的纯真之爱,但真正内容却是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桃花源”式的世俗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恬静优美,风俗淳厚;生活在里面的人,率性本真,自然纯朴,充溢着田园诗趣和生命欢乐。作者由衷地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向往与热爱,从而表明了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寄托了他的生活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