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 局限性? 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 明确:在孟子看来,只追求利益,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合宜的准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 ???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多指的是“权力”和“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空虚,忽略精神层面的追求。对这样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孟夫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 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夹着一根河南产的瘦肉精猪肉火腿,切一个苏丹红咸鸭蛋,来两口膨化粉做的面包,中午买些尿素豆芽,石膏豆腐,毒生姜,麻辣烫加止泻药,再买点牛肉膏牛肉炖点膨大西红柿,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自由言论网,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核辐射算啥~!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在2008年,特大雪灾和汶川地震发生后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 鞍钢齐大山铁矿公路管理员 12年捐出的钱数超过12万元,是工资的一半还多 20年中,无偿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总血量的十倍 好人,郭明义  这是山西的一家商号的东家和掌柜的合影。读张合影,既要看到这家商号管理层的核心,老中青三代10人搭配,表明其经营人才的传承,更要注意到商号的对联:“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晋商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仁中取利、义内求财”,商德功不可没,其价值难以量化。 王 何 必 曰 利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义利观,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义利观。 教学重点:领悟孟子的仁义思想。 教学难点:讨论对孟子仁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背景纵览 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5.文白对照 学习选文第一则 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说出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 首尾呼应,突出立场—— 义先于利 总结: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 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 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王何必曰利 kēng 牼: 学习选文第二则 《宋牼将之楚》 1、探讨选文论证方法 :“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反面: 人与人沦为利益关系, “以市道交”,会破坏社会和谐 , 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 “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正面: 舍弃私利,用仁义来打动人,则能成就王业。 结论: 何必曰利 正反对比 论证 反面:人于人之间沦为利益关系,“去仁义”,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破坏社会和谐 正面:行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称霸天下。 正反对比论证 结论: 何必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