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榕江县八开乡亚类村为例
张兴明* 陈轶豪
【摘要】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人进城务工变得越来越频繁。近年来,随着亚类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能唱苗歌、吹芦笙、跳芦笙舞以及制作苗族服饰、手工艺品的人越来越少;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年轻人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加之主流文化的冲击,苗族人逐渐被“汉化”,就更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和传承苗族的传统文化。因此,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在我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当地政府也对此积极采取命名传承人、争取国家文化传承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村民们对苗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但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们根据我村的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等方面通过登门拜访和村头访谈的形式就我村对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情况展开调查,发现我村在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字】 苗族文化 保护 传承 问题 建议
* 张兴明:男,苗族,1995年生,贵州黔东南人,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
业2013-2班,电话:187 7081 1129,电子邮件:1506753323@
* 陈轶豪:男,汉族,1995年生,上海人,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2013-2
班,电话:134 8223 5423,电子邮件:843155618@
一、调研背景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就是指少数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要实现各民族平等,要平等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亚类村来说尤其重要。
亚类村概况
亚类村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八开乡,
分布在八开乡最高的山——九华山的半山腰上,地理条件非常
差,直到2004年村里才通公路。全村共辖4个村民小组,分别
有四个自然寨,218户,937人,其中中共党员26人,全村区域
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亩。亚类村林木资源极其丰富,
森林覆盖率高达88%。主要居住着苗族和水族两大少数民族以
及少数侗族和汉族等,其中苗族占60% 以上,这里的群众思想
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意识较差,人民生活水平较为落后,经济来
源主要靠传统的种养殖业,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00元,人民经
济情况极其困难。
亚类村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
在全球经济化、观念趋同化的大背景下,地域性的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被淡化,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甚至有些则正在或已经灭亡。很多民间技艺、少数民族语言、服饰甚至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将在地球上永久的消失,这曾经的辉煌,就这样静默的退场,留下我们慨然叹息。当我们从现代化的大潮中迷茫的抬头之时,那美丽的一切已不复存在,面对曾经的瑰丽文化,内心是否产生一片恐慌和一丝遗憾?
亚类村也渐渐地朝着这种不容乐观的方向发展着,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从我村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经济上发展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村风也更加文明淳朴……但伴随着这些发展,我们原来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苗族技艺等却不经意间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了。村里一幢幢新盖了房子都砌上了水泥墙,原来代表着苗家人独特建筑的吊脚楼越来越少;以前,村里的苗族传统节日很多,吃新节、姊妹节、芦笙节等等节日热闹非凡,村民们聚在一起唱苗歌、吹芦笙、跳芦笙舞、斗牛以及举行一些祭拜仪式,但是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能够继承这些苗族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不再有年轻人愿意学苗歌、吹芦笙、跳芦笙舞等,至于继承传统苗族服装和工艺制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已经失传;我村当地苗族的欢庆节日举办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有的节日甚至都不举办了,村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以及一些妇女,村子变得越发冷清。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兵家常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于一个村庄、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这个民族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观察、村头访谈以及登门拜访等方式,根据村里老人的讲述以及我们的调查结果,找出我亚类村现在苗族人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传统节日欢庆的方式等与以前存在的不同,发现我村在苗族文化保护和继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看法,旨在改善我村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状,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通过调研,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