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大搬迁:4年陕南三市减少41万贫困人口.doc

陕南移民大搬迁:4年陕南三市减少41万贫困人口.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南移民大搬迁:4年陕南三市减少41万贫困人口 陕西日报2015-07-06 08:00 我要分享 255 省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7月) 前言 长期以来,灾害与贫困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历来是陕西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又处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灾害与贫困问题更为突出,防灾减贫任务尤为艰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陕南灾害与贫困问题,加快陕南地区发展,推动陕南三市28个县(区)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2011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把居住在中高山地质灾害易发区的240万山区群众搬迁转移到安全、宜居、宜业的浅丘或川道地带。工程实施四年多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陕南移民搬迁规划时间即将过半,回顾和介绍工程从决策到实施以来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和陕南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有助于增进公众对陕南移民搬迁的全面了解,以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推动工程实施,促进陕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小康社会建设。 一、决策背景 自然灾害多、贫困程度深、生态责任重、发展差距大,是陕南地区的最大实际。摆脱灾害侵袭、加快脱贫致富、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陕南人民的强烈愿望。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正是顺应人民发展意愿和时代要求,破解陕南发展困境的重大决策。 应对自然灾害是这一决策的直接动因。陕南地区山大沟深,地质环境脆弱,以泥石流、山体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占陕南地区总面积的50%以上。历史上灾害频发,毁灭性危害严重,防范难度大,治理成本高,长期陷于“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仅在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里,陕南地区因灾死亡或失踪59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2010年7至8月,陕南三市同期内多点暴发特大洪涝和地质灾害,再次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最重的安康市,182人遇难或失踪,7名基层干部在救灾过程中英勇牺牲。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多次深入重灾区指导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切身感受人民群众家园被毁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面对陕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极难困境,认真倾听基层干部群众避灾安居的强烈呼声,深入剖析原址重建、反复受灾的根本原因,深刻认识到只有顺应自然规律、远离灾害源头,才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治本之策,才能走出“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形成了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的共识和决心。 推动扶贫攻坚是这一决策的主要考量。贫困是陕南地区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且与自然灾害相伴而生、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经过多年扶贫开发,陕南地区贫困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三农”问题远未根本解决,减贫任务依然艰巨,是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2011年底,陕南三市经济总量仅为全省的11.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所辖28个县(区)中27个处于秦巴山区连片特殊困难区,其中24个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通过2014年的贫困识别,陕南三市还有贫困人口303.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67%。其中,因灾致贫和因生存条件差致贫的人口为288万人,占陕南三市贫困人口的95%。这些群众基本上散居在偏远深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建设和维护成本极高,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长期以来发展受限,增收困难,生活艰苦,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十分突出,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对这些群众实施整体搬迁,彻底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突破环境制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解决环保难题是这一决策的长远谋划。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陕南大量人口长期依山而居、靠山吃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资源承载与生态修复能力下降,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而陕南又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区。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水质洁净安全已成为法定责任,陕南地区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养护山水、治理生态的任务。把散居在中高山地的众多群众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将极大地减少对山林的开发破坏,从源头上解决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促使陕南通过优化人口布局、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发展阶段的综合财力和群众意愿是这一决策的先决条件。下川道进城镇,通过搬迁脱困脱贫是山区广大群众的世代梦想,但直到今天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对减灾扶贫的投入不断增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越来越大,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了有力的宏观政策保障。“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01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