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李清照ppt
第四节 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在词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李清照历来被奉为词家正宗。清代王士祯认为“婉约以李易安为宗。”清代人还以李清照为“三李之一”,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比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清照在词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易安体”往往成为后继者学习的榜样。辛弃疾曾写过一首《丑奴儿近》,题目为《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侯寘的《眼儿媚》也自注“效易安体”。李清照在两宋词的发展中是承先启后的作家之一,对南宋词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她的创作成就和词史上的地位,正如她的《鹧鸪天》一词中咏桂花的词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第六章 辛弃疾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辛弃疾的父亲早逝,他自幼便在具有爱国思想的祖父抚育下长大。祖父的教诲使辛弃疾从小就立下抗金复国的志向。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撕毁宋金“绍兴和议”,率六十万金兵大举南侵。山东农民起义领袖耿京趁金兵南侵之机率领二十五万人在山东、河南一带抗击金兵。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举起抗金大旗,在济南组织了两千多人的义军。他深知靠自己的微薄力量是不能完成抗金复国大业的,便率领部下投归耿京,并担任了掌书记的职务。 为了争取朝廷对北方义军的支持,以便相互配合,收回失土,辛弃疾到建康向宋高宗呈上表章汇报沦陷在形势和义军战况,宋高宗十分高兴。当辛弃疾心情愉快地携带着给耿京的官诰北返时,得到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义军因此而溃散的消息。辛弃疾立即带领五十多位勇士闯入五万金军营地,将正与驻地金军将领酣饮的张安国绑缚上马,并使张安国手下原属耿京的一万余名义军立即反正,随辛弃疾冲出金营,昼夜兼程,返回建康,将张安国斩首示众。辛弃疾这一机智勇敢的壮举,使他名重一时。张安国事件结束后,辛弃疾便留在南宋任职。 然而偏安的南宋统治者骨子里是十分怯懦的。他们先将辛弃疾手下的万余名义军解散,然后任辛弃疾为江阴签判。自此之后的十年间又任他为建康府通判、司农寺主簿等一些与恢复大业无关的官职,使他难以有所作为。在这一时期内,辛弃疾先后写出政论名著《美芹十论》和《九议》,上呈宋孝宗和宰相虞允文。这两部著作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北伐复国的战略战术,显示了辛弃疾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智慧和胆识。可惜南宋统治者对辛弃疾的救世之方不予重视,复国方略终成一约空文。 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被派往领近金国的边郡滁州做太守,他做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好事,使久遭兵燹的滁州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淳熙元年(1174)至七年(1180)辛弃疾又先后担任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荆湖北路安抚使、洪州隆兴知府、湖北、湖南转运副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务。他的才能没有被用来抗战北伐,而是被用来处理一些朝廷感到棘手的地方政治问题。朝廷对他频繁地调动,目的是不让他有一个结集抗金队伍的扎根之地。尽管这样,他还是作过一些军事上的准备。他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飞虎军,在边防上发挥上重要作用 由于辛弃疾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改革,引起了一些豪强和官僚的不满。淳熙八年(1181),谏官王蔺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罪名诬告辛弃疾,使他遭到革去职务的处分。被削职后,辛弃疾回到江西上饶灵山的带湖,把新居题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闲居十年后,他又于庆元二年(1196)迁居于铅山县的瓢泉。 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已六十四岁,,宰相韩侂胄想发动北伐,需要辛弃疾这样著名的主战派来博取声誉,于是起用他为两浙东路安抚使。辛弃疾赞同韩侂胄的北伐计划,但他也看出韩侂胄有急功好利的倾向,于是向韩指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草率冒进,韩侂胄听不进他的意见,把他改任的镇江知府,他到镇江后做了训练部队、储备物资等很多工作,不久又被人诬告,辛弃疾愤而离职回到铅山瓢泉。韩侂胄于开禧二年(1206)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草草出兵,结果大败而归。开禧三年(1207)九月,六十八岁的辛弃疾抱恨病逝,葬于铅山。 第二节 词作内容 辛弃疾存词六百二十六首,收录在今人邓广铭编辑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中。 辛词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抒写自己抗金报国、恢复中原的雄心和斗志,讥讽南宋主和派偏安误国的行径。 《水调歌头》悲叹“南共北,正分裂”的危局,疾呼“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满江红》:“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千秋岁》立志要“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 在醉梦中看到的抗金部队的军容和军威: “醉里挑灯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