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0年代至今产业化电影的艰难起步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90年代至今产业化电影的艰难起步 2005-06-21 1993前后:长影的发行账本 早期长影拍电影,成本都不高,上世纪80年代,一部普通电影的成本只有二三十万到五六十万元,所谓的大制作也就一百多万元。“演员拿工资,每天补助才1.5元,导演也靠工资和少量奖金。”1987年开始编剧才有编辑费,一部影片约400元,占稿费的15%。所以人工成本很低。早期电影在摄影棚拍摄多,一旦出外景,“各地单位高兴得不得了,觉得给他们做宣传,也觉得电影很神圣,根本没有收费的概念”。1970年进长影、在总编室做了18年剧本工作的吕文玉见证了长影由盛而衰的变化,他在1989年到1998年任长影宣传发行处处长的职务更是从发行上为制度变迁做了注解。 “中国电影改革是从发行开始的。1992、1993年,国家广电部实行的电影改革,就是从发行入手,从1993年以后,中国电影直到现在都在低谷里徘徊。”1993年底,吕文玉在重庆搞影片《重庆谈判》的新闻发布会,请了全国各大发行公司和主要媒体,那时大家开始风传,“电影市场要改革了”,每个单位都开始意识到变化即将产生。 在1993年以前,全国各大电影厂拍完片子后,统一交给中影公司。中影公司拿到片子,定期召集各省电影公司举行看片会,公司老总看完片子就报拷贝数,定下自己省份需要多少。中影向长影下拷贝单子,然后两者结账。“那时候江苏是电影消费的大省,占到全国1/10强。他们订一个拷贝,就意味着全国将订十个。”于是对电影公司来说,开看片会要盯住江苏省电影公司总经理杨庆风的表情。长影后期票房好的片子《新中国第一大案》,光是江苏省就订了32个拷贝,全国订了300多个,“打败了当时同期上档的一部美国大片”。 吕文玉说,1993年发行改革之前,长影到达了一个巅峰。“一年拍20至30部影片,平均每部片子能卖出150至200个拷贝”,一个拷贝的固定卖价是10500元,所以“那时候影片票房的好坏,不在价格上体现,而在拷贝数量上体现”。每年中影公司先给长影每部片子70万元,作为一年买拷贝的资金,年底结账,多退少补。那些年,长影卖座的片子,比如《镖王》,拷贝卖到五六百个,也出现过《天鼓》这样的零拷贝片子,拍出来没有电影公司要。但是对于导演个人来说,并不承担责任,“当时的思想是,这是厂里的决策失误”。因为剧本首先获得厂里通过,党委讨论后再指派创作班子,如果几个导演同时看中一个片子,也可以竞争,让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导演拍片成功与否,从经济上来说,只是少量奖金的不同。 突然而至的改革让习惯了集体指示的电影人措手不及。“用我们的话来说”,愿望是好的,但是“跑道还没有建好,飞机就降落了”。发行按照上面的要求“打破中影公司的垄断”,当时的17家电影厂的17家发行处的人,被抛向市场去推销片子,“每天在空中飞,经常能碰到”。长影当时的宣传发行处处长吕文玉说,“我们厂就西藏没去,那还是因为西藏电影公司有在长影训练班呆过的人,关系比较好”。于是各省电影公司一下子牛了起来,被各厂发行科的人抢着请吃饭,“当年电影公司也是国有的,赔或挣也无所谓,朋友找关系来了,就进这个厂的片子,即使亏了,下个片子再补回来”。 为了保证电影院如实上报票房,长影厂组织了30多人的队伍,到全国各省的影院售票处,“下雨天打着伞在旁边看”。但是“那时没有电脑联网,有些影院楼下是大厅,楼上设小厅,瞒报票房”。 中影公司仍然垄断外国片的进口权,好的进口片被中影优先筛选了。1995年长影取得了进口片《未来水世界》的发行权,票房达到3400万元,长影得到利润1000多万元。收入按照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三家平分的方式分配。发行美国大片,长影尝到了甜头,也跟着美国的规则转了一回。吕文玉回忆道,“每天下午17点,各影院的票房传真到我这里,每天有几十厘米厚,我在18点前传到中影公司,中影再传给美国,规规矩矩”。而接下来的片子,“很少有个好票房了”。 四大国营制片厂的“殊途同归” 80年代的辉煌和现在相比,很多西影人都有深刻印象的一个变化是:80年代各地的导演都是纷纷来到西安拍片,而到了90年代不仅成名的第五代导演远离开了西部,西影厂的自己人也出门“北漂”。今天在电影界大名鼎鼎的顾长卫、滕文骥、黄建新、米家庆、何平都曾经是西影人,他们现在都生活在北京。 日子不好过是现代所有国营制片厂的共同处境。长影厂厂长赵国光曾经回忆到,“1997年上任时,长影亏损很严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使长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赵国光说,“长影最多时有职工3000人,其中一半离退休。长影有自己的托儿所、派出所、卫生所、车队、学校,甚至消防队,除了火葬场没有,一应俱全。拍电影是赔的多赚的少,到1997年,长影亏损总额达3000万元。我当时算了笔账,如此发展下去,长影到1998年冬天就维持不下去了。冬天要支付一大笔取暖费,一万吨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