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ppt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三、定义城镇的标准 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P20) 第二节 ?城市地域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城市实体地域边界易于变动,且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建立一种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4)中国都市区的建立 中国都市区的研究与实践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 (2) 戈特曼提出的世界6大都市带 多核心: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 交通走廊:大城市及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 密集的交互作用 社会经济联系 规模特别庞大 人口2500万人以上(戈特曼) 国家的核心区域 大都市带(区域城市化)的形成原因 城市产业体系的水平结构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 3、都市连绵区 1986年由周一星提出。 (1)概念 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个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2)形成条件 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 有对外口岸; 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交通走廊及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 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4、城市群 姚士谋首先提出来的。 没有界定指标。 有滥用的嫌疑 5、都市圈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第一次划出南京都市圈的概念。 相当于都市区或城市经济区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二、中国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三、市带县 一、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城乡划分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区分城乡人口。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没有建立城镇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乡统计口径(1) 城乡统计口径(2)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 三、关于市带县 求职应注意的礼仪 求职时最礼貌的修饰是淡妆 面试时最关键的神情是郑重 无论站还是坐,不能摇动和抖动 对话时目光不能游弋不定 要控制小动作 不要为掩饰紧张情绪而散淡 最优雅的礼仪修养是体现自然 以一种修养面对两种结果 必须首先学会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拒绝 仍然感谢这次机会,因为被拒绝是面试后的两种结果之一。 被拒绝是招聘单位对我们综合考虑的结果,因为我们最关心的是自己什么地方与用人要求不一致,而不仅仅是面试中的表现。 不要欺骗自己,说“我本来就不想去”等等。 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再做努力。 必须学会欣然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接纳 以具体的形式感谢招聘单位的接纳,如邮件、短信 考虑怎样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更适应工作需要 把走进工作岗位当作职业生涯的重要的第一步,认真思考如何为以后的发展开好头。 Thank you 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 — 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作为都市 区的中心市; — 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全县(市)劳动力 构成中二、三产业占75%以上,县市连绵而不间断; — 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 归属的依据; — 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 大流向作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 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 (1) 大都市带的概念(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首先提出 2、大都市带 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个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第二节 ?城市地域 区域城市化: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 美国五大湖沿岸都市带 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 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 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 英格兰大都市带 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 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3) 大都市带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 第二节 ?城市地域 产业空间组织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空间分离 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 市集聚 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 地区扩散 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水平结构 向垂直结构转变 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每个城市的主导部类不同(钢铁城市、纺织城市)。每个产业的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