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根霉高密度半续发酵L-乳酸初步研究.pdf

米根霉高密度半续发酵L-乳酸初步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米根霉高密度半续发酵L-乳酸初步研究.pdf

米根霉高密度半连续发酵L--孚L酸初步研究 摘 要 微生物的高密度半连续发酵,可以有效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和发酵液 的体积产率,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对米根霉菌株 的高密度培养与半连续发酵产L一乳酸效果的研究,探索适于高密度半连续 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确定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米根霉的最佳 方式与参数,同时对米根霉高密度半连续发酵的产酸强度及其动力学特性 进行研究,建立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具体结论如下: (1)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主要 6 0.1 参数为:葡萄糖1609/L,(NH4)2S04g/L,NaH2P04509/L,KH2P04 0.1509/L,MgS04·7H200.259/L,ZnS04·7H200.229/L;操作条件为:接 速200r/min时,首批发酵的米根霉生物量可达到12.5039/L。 (2)研究了恒速流加、变速流加和葡萄糖浓度反馈流加等方式对发酵 过程中米根霉菌体生物量累积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以葡萄糖浓度反馈流 加方式最佳;’通过对补料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出碳源为葡萄糖1609/L, 补料葡萄糖与硫酸铵质量比为20:1,补料时间24h一60h;采用基于葡萄糖 浓度的反馈流加方式,在15L发酵罐中初始装液7L,控制温度32℃,转 量可达到18.549/L,比分批培养提高了91.9%。 (3)通过对米根霉高密度半连续产酸效率的考察获得了发酵最佳方式 和不同阶段的培养基组成。采用葡萄糖浓度反馈流加进行第一批次发酵, 提高菌体生物量;从第2至第5批次补入II号培养基以继续累积生物量, 0.1 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lOOg/L,(NH4)2S0449/L, KH2P04509/L, MgS04·7H200.229/L,ZnS04·7H200.339/L;从第6批次开始,补加I号 培养基以提高产酸,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lOOg/L,(NH4)2S0429/L,KH2P04 0.109/L,MgS04·7H200.229/L,ZnS04·7H200.339/L。发酵15批次,平 均产酸强度为3.0459/(L·h),高于分批发酵的1.239/(L·h)。 (4)建立的米根霉高密度发酵产L一乳酸的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为: 出 、, 微生物生长模型: i=0.1408(卜害老)J ¨■ Jo.,U ^,、 j~ 06X 乳酸生成模型:半=6.0967(u^)+0.01 dt dt 验证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实验过程。 关键词:米根霉 L一乳酸 高密度发酵 半连续 onProductionofL-·LacticAcid PrimaryStudy by Cell and High Semi-·continuous Density Fermentationwith Rhizopusoryzae Abstract cell and fermentation semi.continuous of H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