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演示文稿.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 导 论——认识古典文献学 (1)“文献”一词的起源 (2)“文献”的古典含义 (3)“文献”的现代定义 (4)文献学的定义 (5)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对象 (6)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 (7)学习古典文献学的参考书籍及必备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 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一、文献 1.“文献”一词的起源: 《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八佾》云:“周监(同鉴,借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 清代刘宝楠说:“周监二代,周礼存,则夏殷之礼,可推而知。” 2.“文献”的古典含义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云:“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论语集注》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文献通考》自序云:“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正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明代焦竑的《国朝献征录》,清代李桓的《国朝耆献类征》 。 元代大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车轮日出扶桑树,笠盖天倾北极星。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东土校全经。” 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辑录了明初以前各类图书资料,初名《文献大成》。 3.文献的现代定义 《辞海》: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辞源》: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大辞典》把文献界定为: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4.什么是古典文献: 古典文献是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二、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1920年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出的,但作为一门学问的名称最早用来命名一部专著的则是郑鹤声、郑鹤春兄弟。两人1928年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有人把这部书称为“中国文献学的开山之作”。 清代史学极盛于浙,鄞县万斯同最称首出。斯同则宗羲弟子也。唐以后之史,皆官家设局分修,斯同最非之,谓:“官修之史,仓猝成于众人,犹招市人与谋室中之事。”(钱大昕《潜研堂集?万季野先生传》)以独力成《明史稿》,论者谓迁、固以后一人而已。其后斯同同县有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会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上。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古典文献学专著。郑鹤声、郑鹤春合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郑鹤声(1901~1989),中国历史学家,逝世前任山东大学教授。全书分为导言、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刻印等 7章。在例言中郑氏基于孔子的“文献”之义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对“文献”的解释,指出:“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该书中的“结集”指文献的著录、分类及历代的目录工作,相当于古典目录学,作者认为这是文献学中最重要的事,“故首及之”;“审定”一章以孔子删订六经,刘向、刘歆校理图书和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为例,讨论校雠考订工作;“讲习”一章,论述历代教育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第五章“翻译”分别叙述中国对隋唐以前的印度佛教和明清之际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吸收;第六章“编纂”主要指类书与丛书的编集;最后一章“刻印”,介绍版本学的一些常识。该书原来还有“私家藏书”一章,讨论各地文献发展盛衰之事,后因篇幅太大,以《中国地方藏书小史》为名另行成编。  1.什么是文献学(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问,也就是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