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乌托邦--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儒家发展困境之探讨.pdf

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乌托邦--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儒家发展困境之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乌托邦--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儒家发展困境之探讨.pdf

@黄健 内容提要 新儒家在儒家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冲击而日益式微的 境况下,以恪守儒家经典的方式,寻求道德本体层面上的现代意义世界的重建,虽然使儒 家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得以学术上的薪火相传,但它却没有创造性地转化儒家文 化,从而导致了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失败。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西方文化的霸 权,新儒家亦未能提出创新性的文化建设策略,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地回应全球化给予文 化冲突、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新儒家 全球化 意义世界 重建 [中图分类号38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5)05—0039—05 文化运动的一个鲜明口号——“打倒孔家店”。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 19世纪中叶以来,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 起,标志着受到批判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舞台 文化遭遇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强有力挑战。在一 上遭到放逐。在现代中国文化的格局中,儒家文 整套完全不同形态的价值观、知识体系、文化理 化开始从中心退向边缘,逐渐失去往日的权威。 念和终极关怀面前,中国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儒家在现代中国的遭遇及命运,是中国文化 震荡,并由此被置于世界性的冲击之中。进入20 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尽管作为一种有着悠 世纪,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儒家经典逐渐地 久历史并长期居于中国文化中心位置的文化学 从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全面退却。 说,儒家即便退出中心位置之后也不可能立刻消 1915年以宣扬“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为办刊失,但它在现代中国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都已无法与昔日的辉煌相提并论。J·列文森曾就 者们发起了主要是针对儒家“旧思想、旧文化、旧 这一现象发表评论时指出:“儒家思想在产生它 道德”进行全面批判的新文化运动,其锋芒直指 并需要它的社会开始解体之后,变成一片阴影, 以孔子为精神权威和价值取向的儒家文化经典。 仅仅栖息在少数人的心底,无所作为地被像古玩 陈独秀把儒家伦理归结为“三纲”,指出“主张尊 一样珍爱着。”④从文化心理情结的角度上来看, 孔,势必立君”,①由此他极力倡导“伦理革命”, 这种深藏在少数人心底里的留恋情结,可以说是 旨在革儒家伦理之命。鲁迅、吴虞更是以激进的 引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新儒家文化 言论提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只不过是“吃人”的 历史,是“奴隶时代”,②认为“:fL先生的孔教讲 ①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1卷6号。 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可”,“盗丘之祸遗及万 ②鲁迅:《狂人日记》《灯下漫笔》,参见《鲁迅全集》,人民文 年”,并大声疾呼“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 学出版社,1981年,第1卷。 ③吴虞:《说孝》,参见《吴虞文集》,亚东图书馆,1929年。 遂无新思想、新学说”。③在1919年爆发的“五 ④J·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转引自杜威明:《儒 四”运动中,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更是喊出了新 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3—4页。 万方数据 39 /、又:粗I参2005年第5期 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新儒家的学说在80年代 (New—Confucianism)思潮(包括以后在海外的发 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出现的东西方文化讨论热时,受到广泛青睐。按 新儒家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文化遭

文档评论(0)

egi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