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2008.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性肿瘤2008.ppt

吸烟、石棉暴露与肺癌 吸烟 石棉暴露 RR — — 1.0 — + 5.2 + — 10.8 + + 53.2 石棉与肺癌-动物实验研究 气管内注入或吸入各种石棉尘,均可诱发肺癌; 组织学类型可为鳞癌或腺癌; 未发现与石棉类型有关。 石棉诱发大鼠肺癌* 石棉种类 实验动物数 发癌数 发癌率(%) 温石棉 38 3 7.9 青石棉 37 2 5.4 透闪石 40 1 2.5 阳起石 35 1 2.9 * 染毒途径为气管注入,剂量为20mg×2 石棉所致肺癌诊断细则 ①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②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 7年 ③ 潜隐期≥ 10年 ④ 石棉肺合并肺癌者即可诊断 石棉与间皮瘤-流行病学研究 间皮瘤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极低(1/100万),而在接触石棉的工人中很常见。 间皮瘤患者中70%有石棉接触史; 间皮瘤平均潜伏期20~30年,多见于低浓度接触; 发病与石棉种类有关:青铁温。 石棉与间皮瘤-动物实验研究 各种石棉纤维均可诱发胸腹膜间皮瘤; 组织学类型可为上皮型、纤维肉瘤型或混合型; 间皮瘤发癌率与石棉种类有关。 石棉诱发大鼠肺癌* 石棉种类 与产地 剂量 实验动物数 发癌数 发癌率(%) 青石棉 大姚 20mg×2 50 28 56.0 姚安 20mg×2 50 27 54.0 牟定 20mg×2 49 29 59.2 盐源 20mg×2 48 33 68.0 温石棉 新康 10mg×2 50 11 22.0 新康 20mg×2 47 21 44.7 新康 30mg×2 49 17 34.7 * 染毒途径为胸腔注入 ①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②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 1年 ③ 潜隐期≥ 15年 石棉所致间皮瘤诊断细则 铬 铬酸盐生产工人肺癌RR高于其他人群(3-30倍) 铬酸盐肺癌合并其它癌症者较多见 铬作业工人还有肝、胆管、胰腺、结肠、胃等肿瘤发生 ①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②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 1年 ③ 潜隐期≥ 4年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诊断细则: 氯甲醚类 此类化合物有两种: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 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氯甲醚类是强烷化剂,具有直接致癌作用 双(氯甲基)醚主要通过与DNA的腺嘌呤和鸟嘌呤结合而导致细胞突变。 氯甲醚所致肺癌的组织类型多为未分化小细胞型,恶性程度高 * *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cancer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 occupational carcinogen 与职业有关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致病因素 提问: 职业性肿瘤的研究非常必要,为什么? 职业性肿瘤发展史 1775年 Pott 扫烟囱 阴囊癌 化学物与癌症 1897年    苯与白血病的关系 1822年  砷化合物 1876年  煤焦油 1879年  X射线 1894年  紫外线 皮肤癌 1895年: 德国外科医生Rehn报告染料厂(芳香胺类)工人发生职业性膀胱癌 1915年:日本两位生物学家 煤焦油涂沫兔耳 实验性皮肤癌 诱发 1922年:英国化学家Kennway 实验证实了化学物的致癌性 … … … 化学因素 常见 物理因素(5%~10%) 放射线 生物因素(5%) 致癌因素 80%~90%的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 癌症发生率 工业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大城市小城市农村 我国法定职业性肿瘤 石棉 →肺癌、间皮瘤 联苯胺 →膀胱癌 苯 →白血病 氯甲醚 →肺癌 砷 →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 →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 →肺癌 铬酸盐制造业 →肺癌 射线 →放射线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病因 明确的病因和病因接触史 潜伏期: 因接触因素不同而异 短: 4~ 6年 放射线致白血病 长 40年 石棉诱发间皮瘤 大多数 12~ 25年 职业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10~20年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阈值问题: 无阈值? 有阈值? “一次击中”学说: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突变,启动肿瘤发生。 ① 单个致癌物分子达到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 ② 致癌分子可与细胞其他亲核物质(蛋白、DN)作用而被代谢 ③ 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机体免疫系统杀伤癌变细胞能力 ④ 多数致癌物的致癌过程都有前期变化,如增生、硬化等,肿瘤是“继发产物”,这使确定致癌阈值成为可能。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好发部位 多见于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部位 皮肤和呼吸系统 少数在远隔部位 皮肤接触芳香胺导致膀胱癌 同一致癌物可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