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总论-西学中.pptVIP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总论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指收载于中国历代本草典籍,用以养生及防治疾病的一部份天然药物及其炮制加工品。 “中药”过去又称为“药”或“毒”。汪机的《医学原理》说:“药……以能治病,皆谓之毒”。 历来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自清末西药输入中国以来,为了表示区别,人们则将中国传统的医生与药物称之为“中医”与“中药”。 中药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从古籍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这就是药食同源。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采石、开矿和冶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了矿物药。 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殷商时期,酿酒业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有温通血脉、作为溶媒等作用, 因此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从繁体的医字可以看出古代人对酒的认识。“醫” 中药的起源 随着文字的创造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发展为文字记载。文物考古表明,在数千年前的钟鼎文中,已有“藥”字出现。《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治病草,从草,樂声”。明确指出了“藥”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 中药的来源 ? 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植物类 植物类中药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应用最广。一般是取药用植物的全草、叶枝、花朵、果实、种子、根茎、树皮等。 动物类 动物类在中药材所占比例不大,但作用突出。通常取自动物的脏器,如:分泌腺、胎盘或胆汁、胶质、甲壳等;有些是动物体内的病理物质,如:牛黄、马宝等;此外,还有许多昆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等。 矿石类 矿石类的比例也不高。一般皆取自天然矿石,亦有部份为加工后的矿物晶体、无机盐类或其它金属化合物。有的可以入煎剂,如:阳起石、代赭石等;有的加热后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如朱砂加火锻烧之后会析出水银;有的含有较剧烈的毒性,只宜外用,如:轻粉、水银、密陀僧等。 方剂处方如果含有矿物类,一定要严格遵守医生嘱咐,打碎、用布包裹、先煎或久煎,以煎出有效成份。 历史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西周: 1.已有专业“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 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 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 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 中药的发展 西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 中、下三品。记载了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南朝刘宋时期·《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李勣、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陈藏器·《本草拾遗》——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能、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 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 《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 宋代(公元960——1279年) 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图经本草)——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 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 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时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 卷,约200万字,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