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质生活的变化
工农装流行---- 苏式装流行---- 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体现了中苏两国的良好关系。 体现了建国初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衣--------新中国建立后到60年代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身穿绿色军便装, 头戴军帽, 脚蹬解放鞋, 腰系皮带,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 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6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 特征:审美取向扭曲,朴素至极。 改革开放前 2、改革开放后“穿”的方面: ①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 ②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③融入国际潮流。 校服 校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三十年代的旗袍 不同的款式体现着不同的情怀,有时华贵,有时忧郁,有时妩媚,有时冷艳。旗袍将东方人的柔美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引起了世人对中国服饰的青睐。 中 餐 “食” 西 餐 ②食: a.传统饮食 满汉全席 南方饮食 北方饮食 b.变化:西餐啡出现。 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上海“一品香” “住” 传统 民居 住的变化----欧式洋房出现 上海素享“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 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 艺术的风采。 ③住: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4)风俗的变化: 称谓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放足、剪辫 改革传统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简约; 女子缠足 妇女缠过的畸形小脚被美化为“三寸金莲”,受到人们的广泛赞美。缠足能够沿习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婚姻,婚姻的好坏取决于脚的大小,实际上女人一生的意义都在这双脚上。这样的一种风俗曾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女子需缠足 男子则不缠足 放 足 近代社会 习俗变化 断发易服 旧俗:一夫多妻制 结婚仪式繁琐 婚嫁—文明简约 蒋介石与宋美玲 但农村 基本状况: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 新变化:只有少量的“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思考探索 谈谈中国近代以来风俗习惯变革的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把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了过来。如西方人在租界建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等。 (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 清政府在济南、武昌等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近代工商业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中国人吸收西方文明的结果。 2、变化原因: 3、变化的特点: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发展极不平横。 (4)中国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 ①变化原因: 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居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②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20世纪50-70年代)。? 2、表现 1“吃”的方面: 建国后,实行统购统销制度,稳定物价。城市人民生活基本有保障 但农村农民的温饱没有解决 2、改革开放后 A、吃:①到1987年,中国人民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 ②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 ①变化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 * * * * * * * * *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导入 “东亚病夫” 何时摘帽 1、第一个大的变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2、第二次大的变化发生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 3、第三次大的变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 四次大变迁 第一次大的变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二次大的变化发生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