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资源节约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演讲 :PPT制作 :资料收集 :资料总结 由于人们对地球的破坏地球已经千疮百孔 由于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资源的浪费,地球资源已经变得非常贫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在眉睫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据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①我国资源相对不足。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②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倍;创造万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 ③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身发展。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927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经济发展 含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 如何建设 (1)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资源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 修复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即“3R”原则,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则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此,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树立节约型的思想观念。 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可以多去植树、少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少吃野生动物等方面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名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大家要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中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推上整个社会走上新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