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23
【原创】茗谈(六十五):美国的一小片历史?257
现在案情大白,水果教主是被总统迫害死的。
(一)
去年年初,小奥想模仿克林顿,开开座谈会就能想出“信息高速公路”的金点子,于是到硅谷召集IT大佬们开会,会上每人可以问总统一个问题。而轮到教主时,不许他问,反而是小奥问了一个问题:“苹果经营得这么火,你要我这总统怎么做,你就能把(生产IPHONE,IPAD的)工作机会移回美国?”
教主本来还不至于死得介么快,是叫这个问题吓死的。总统一点也没有经历过生产经营,才能问出这么“何不食肉糜?”的问题来我大美朝大厦将倾,罢罢罢我先走鸟。
当时教主灰常清晰地回答了总统,据在场人转述,他表示:这(把产品制造转回美国)是不可能的事,美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言下之意眼前的困难拜托你总统去解决(否则何必选你?),我能在这儿交税算不错了。
办企业不是过家家,利润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放弃竞争力,是动摇企业的根本。苹果并没有得到类似中国两桶油的政府恩宠,可以欺行霸市,又凭什么尽央企的义务?作为大国的领袖,总统的任务,就是全面地理解本国的实际,了解自己一方的短长,然后动用从全国(甚至全球)收来的资源,以行政力量扬长避短,迎合实际,对企业行为加以引导,沉住气一步步走出困境。
但奥巴马似乎并不理解他的国家。他既不理解实业,也不理解历史,人生经历又单纯,这把子年纪,大概也只够理解一点法律。
(二)
我个人的意见,苹果经营得如此之好,有四个因素:
1)研发。没有点子,哪来iPHONE?
2)采购,物流及生产链管理。不是自己的厂,持续精细管理,非常不容易。
3)企业的巨大美誉度。供应商以得到苹果的订单为荣,不遗余力地迎合苹果的要求。
4)霸占销售通路。苹果专卖店,是全球单位面积营业额最高的店铺。
这么强大一个美国企业,被纽约时报为首的“首都舆论界”狂咬,问题不在于血汗工厂死人了,而在于这是“中美合作”的典范。就是说,是“中国的血汗工厂”死人了。假如苹果是同印度合作生产iPHONE,多死40个人,屁事没有,民主国家的美好协作嘛。所以在以奥总统为首的美国文科男们看来,苹果只要知错能改,还是可以挽救的,偏偏事实俱在,苹果一味为自己辩护,绝不可能撤出中国没有选择啊。
我们以前说过,“中美国”现在是没戏的,两个社会差异巨大,方方面面都要衔接起来,暂时不可能。但先搞“中美元”,一点问题木有。
“中美元”,一个是体现在金融上;还有一个就体现在“中美超级托拉斯”的锁死结构上,就是由花儿街和大能的伟光正为总导演,由苹果/沃尔马/宜家等巨大通路商出面,前店后厂的联动结构,给太平洋加了盖子。
奥巴马当然不反对一个强大的苹果,但他反对一个因为依靠中国而越发强大持续发展的苹果。纽约时报不过是政治上紧跟而已。
血汗工厂出了安全事故,铝粉爆炸死人,富士康N跳,诸如此类,谁的责任大些?我认为苹果要占60%--70%的责任。因为第一,类似事件已多次发生,苹果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严词要求整改,却在加工费上毫不松动,如果我们说教主大大只认钱不认人命,应该没有诽谤。第二,苹果的产品,毛利极高,单台产品即数百美元。这里,稍微增加一点组装加工费,或专款专用,直接用于改善工厂安全标准和劳动条件,客观上不难,只是教主不肯罢了。
做人,不TOUGH不行啊,这个口子一开,德国韩国台湾,生产零件的厂子,就没有一点牢骚委屈?大家都来上访,苹果公司岂不要改民政局也?
所以,今天已经不是讨论“美国最好多么大”的问题,而是企业家们闷头讨论“美国最好多么小”的问题了。比如说苹果,在美国聘了两万六千人,够了。如果美国的人口,只有1亿,而不是3亿。而这一亿人,都聪明高素质,收入好,买得起IPHONE,总统没有另外两亿LOSER的生计烦恼,不就不会来烦我们大老板们了吗?我们打理企业,日理万机,容易吗?
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大问题,就只补历史的一课,以纽约为对象,讲一讲“马尾巴的功能”。当然我没有义务为白宫的某些人补课,只是给河友们解闷:什么时候的美国,会哭着喊着抢这些工作?坚韧地从事这些工作?
(三)
先说1890年前后的纽约。
JACOB RIIS,自丹麦移民到美国,被TEDDY ROOSEVELT 推崇为“全纽约作用最大的市民”,他用20世纪初刚问世的照相技术,向普通纽约市民捕捉生活点滴,出版了著作HOW THE OTHER HALF LIVES,在中上阶层引起巨大反响,既导致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也开了“街头写真摄影报道”的先河。
MULBERRY街,1900年前后这里是意大利区,纽约的下层地区。
MULBERRY街上游荡的儿童,冬季互相取暖,1895年。
MULBERRY街后巷里抢劫的暴徒。
拾荒人,1890
HESTER街,也是下层区,1890
童工,1890
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