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_跟Satir学沟通》.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_跟Satir学沟通》.ppt

跟Satir学沟通 邓林园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 2008-04-01 小游戏 两人一组,向对方表达你对他(她)的感谢和喜欢 只能用肢体语言,不能说话 沟通——家庭幸福的基石 沟通的重要性 戴丽琼毕业论文 价值观相似性——》沟通——》婚姻满意度 池培莲毕业论文 夫妻角色标准一致性——》沟通——》婚姻满意度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改变是可能的 每个人都拥有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 我们拥有很多选择,尤其在对压力作出反应的时候 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非舒适的方式 希望是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成分 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成为自己的决策者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 感受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 人们在本质上都是好的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却能改变过去对我们的影响 欣赏和接纳过去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的掌控能力 迈向整合的一个目标——接纳我们的父母也是普通人 自我价值越高,应对方式越健康 在萨提亚模式中,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标 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   …… 沟通模式——生存姿态 讨好型 关注情境和他人,忽略自我 指责型 关注自己,忽略情境和他人 打岔型 三者都不关注 超理智型 关注情境,忽略自己和他人 共通点: 低自尊,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 害怕失去爱,不愿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讨好反应 讨好型 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 委曲求全 传递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讨好时的内心独白: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爱。” “我应该永远对别人都和颜悦色。” “这全是我的错。” 例:职场中的马屁精,家庭中的和事佬 电影《喜福会》片断 指责反应 指责型 与讨好截然相反 挑剔,批评,拒绝别人的请求 总是在大嚷大叫地表达对他人的不满 影视人物:《金婚》中的文丽 超理智反应 超理智型 强调数据和逻辑 代表人物:唐僧 排斥感受 打岔反应 打岔型 顾左右而言他 搞笑,总是转移话题 希望能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遇到问题就“逃” 举例 情境: 丈夫回到家,发现妻子还没有做好晚饭,就对妻子说,“怎么晚饭还没有做好呢?” 妻子的回应: 讨好型 指责型 打岔型 超理智型 四种沟通姿态的来源 儿童时期与父母之间的交往模式 儿童时期的家庭规则或规条 沟通游戏 四人小组:15分钟 就“清明节放假三天去哪里玩”为主题,进行沟通,最终确定一个方案 四人角色分配:爸爸,妈妈,哥哥(或姐姐),弟弟(或妹妹) 配对 夫妻配对:稳定,直到死亡或者离婚,或者见咨询师 指责——讨好 超理智——超理智:双方之间的距离很远 指责——指责 超理智——打岔 指责——超理智 转化姿态 每种生存姿态都不会永久存在,会发生一定的转化 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如何改变 目标:表里一致的沟通,提高自尊水平 平衡:关注个人,关注他人,也关注情境 治疗模式:在已有资源中添加一些东西,而不是纠错模式,并善用肢体语言 举例,针对指责型,摆出指责的姿势 让来访者去接近自己的感受 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资源 资源 讨好型:关心,敏感性 指责型:自信,领导力 超理智型:逻辑思维,才智 打岔型:有趣,自发,创造性,幽默感 举例 情境: 丈夫回到家,发现妻子还没有做好晚饭,就对妻子说,“怎么晚饭还没有做好呢?” 妻子的回应: 讨好型 指责型 打岔型 超理智型 一致型:当丈夫说完这句话后,自己的真实感受 改变工具:互动中的成分 成分干预技术:关注加工信息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内部的心理和情绪步骤的模式或序列 In fact,大部分人的加工模式都稳固地根植于过去的经历;而非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两个影响互动的因素 我们在加工信息时所遵循的家庭规则 我们的应对风格:我们聆听、感受、反应、防御等的基础 治疗目标: 鉴别什么是我们已经学到的(过去经验的影响) 替代以更健康的互动方式 改变应对模式,学会表里一致地沟通 提升自我价值感 将规则转化为指南 降低防御 具体过程 六个提问 我听到和看到了什么? 对于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我给予了什么解释意义? 对于我所做的解释,我产生了什么感觉? 对于这些感觉我有产生了什么感受? 我运用了哪些防御方法? 在评价时,我采用了哪些规则? 1.我听到和看到了什么? 将我们的感觉器官从解释和诠释中分离出来 去看,去听,去闻,去尝……“那是什么” 放慢解释的步伐,防止歪曲感觉器官的感知 在亲密关系相处时,作出自己的解释之前,需要核查对方的信息 举例:帕特和苏第一次见面,他既没有看她也没有与她握手,苏的解释(?)……事实上(?)……于是在没有核对帕特意图的情况下,苏误解了帕特的行为 2.我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人类有一种很强的驱力,会对我们所有经历过的事件赋予意义和解释 建立在过去的习得经验,以及自身具有的自我价值感水平 举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