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文》的作用
通论二 《说文解字》的作用 《说文》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许慎遗留给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作用是很大的。现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了解汉字的小篆以及古文、籀文的字体 《说文》的体例是“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它收录了9000多个小篆字。同时收录并与小篆相对照的东汉以前的历代古文、籀文计700余字(其中古文约有500个,籀文200多个),这大概是历史上对小篆以前古文字的第一次大搜集、大整理。要了解汉字的小篆以及古文、籀文字体,就得查《说文》。 二、考释古文字的桥梁 小篆的形体上承甲骨、金文、战国文字,下开隶体、楷体,是汉字的第一次统一和定型。后代要考释、探讨甲骨、金文、战国文字,就一定要利用小篆这个桥梁。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说文》提供的六书理论和文字形音义方面的种种证据,古文字的考释恐怕还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只能靠想象和猜测。所以,虽然后来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也纠正了《说文》本身的许多错误,但每一个古文字学专家无一不首先是“《说文》学”专家。他们正是借助于“《说文》学”去研究古文字学的,是《说文》为古文字研究奠定了基础,它是识别和研究古文字的不可逾越的桥梁。 三、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 关于汉字六书的说法,在许慎以前就有了。但据现在所知,许慎以前只有六书这个名词、概念,而许慎不仅给它们分别下了定义,并且具体分析了9000多个汉字形体结构。《说文》在每个字的释义之后,都分别说明“象形”、“象某形”、“从某”、“从某某”、“从某从某”、“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等等。如果我们要知道一个汉字是什么形体结构,以及文字形体在体现字义方面的作用,就可以查找《说文》。而且,它还提示我们在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密切结合的道理。 当然,许慎由于没有机会见到更早的古文字,所以他只能“溯其形于古籀”,这种探源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反过来说,汉字“自籀篆易为秦隶,字形殊矣”(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213页),如果没有许慎的这部著作为中介,后人又怎能弄清古文字的来龙去脉?仅此一点,许慎的功绩就是不朽的。 四、认识文字的本义,并由此推演引申义 《说文》解释的一般都是本义。因此我们通过《说文》可以得到汉字的本义,同时它又是进而推演引申义的基础和依据。 我们查阅汉语词书,会发现多义词的义项常常有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之分。所谓本义,一般是指上古文献所能提供或证明的原始意义或基本意义。所谓引申义,就是由本义派生、发展而来的、与本义相关的意义。在众多的引申义中,与本义关系较为密切的是近引申义,与本义关系较为疏远的是远引申义。远引申义一般是在近引申义基础上形成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近引申义与远引申义之间,常常是经过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们往往自成系统,有规律可循。而假借义则一般是指用作通假字或同形同音词的意义,它独立于引申系统之外。对于具体词来说,假借义很少,多数是本义以下的引申义。掌握了一个词的本义,其他诸多引申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这就是所谓“一领挈而全裘振,一纲举而万目张”。“领”和“纲”就是词的本义,掌握了它,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对把握词义、阅读古书有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本”,《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锴曰:“一,记其处也。”“本”、“末”、“朱”皆用此法。“本”本指草木的根,如《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本,必复生。”引申为木材,材料。《孟子·梁惠王下》:“为居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本。”又引申为事物的根基、主体或原本,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以之为主,故又引申为执掌,如《汉书·爰盎传》:“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以之为原本,故又引申为根据,如《周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作副词“本来”解自然也是名词“原本”义的引申。 又如“末”,《说文》:“木上曰末。”即树悄。如《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引申为泛指物的端或尾,如《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人的四肢相对于身体躯干也是末,故引申指四肢,如《左传·昭公元年》:“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也用以指抽象事物的末端,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又引申为最后,如《尚书·立政》:“我则末惟成德之彦。”又引申为衰老,如《礼记·中庸》:“武王末受命。”又引申为不重要的、非根本性的,如《商君书·壹言》:“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又引申为渺小的,如《周易·咸》:“咸其晦,志末也。”又引申为碎屑,如《晋书·鸠摩罗什传》:“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 又如“约”,《说文》:“缠束也。”如《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引申为缠束之物,如《左传·哀公十一年》:“人寻约,吴发短。”持指绳索。又引申为约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1 I love sports Part 1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血压指南必威体育精装版版2025完整版原文.docx VIP
- 四川开放大学《演讲与口才》终结性考核-95分.doc VIP
- HACCP过敏原控制程序.pdf VIP
- 浙江省温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初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QBT 2623.4-2003 肥皂试验方法 肥皂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烘箱法.docx VIP
- 地理信息安全在线培训考试题目完整版答案.docx
- 新代说明书.doc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pdf VIP
-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