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在中国的的本土化历程--从粮食作物结构的演变看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pdfVIP

麦子在中国的的本土化历程--从粮食作物结构的演变看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 ——从粮食作物结构的演变看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of啪leatin (LocalizationChina) 曾雄生 引 言 农业是文明的基石。英文中表示文明和文化的词Culture,同时也具有耕作和栽培的意 思,在Culture上加前缀,变成A鲥cul帆,就是农业的意思。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词 Cultivation,也同时具有培养、教养、耕作、中耕的意义。可见,农业与文明是密不可分的。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包括物质上的给养,也包括精神上的滋养.自从农业产生 以后,物质上的给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而获得,而文明最初也就是在人类取得物质给 养的过程中诞生的。“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目的首先在于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 日本学者绦田统说,主食作物的种类,往往决定耕种这种作物民族的命运。1中国的主食是 如何形成的?主食作物的形成与演变对于中国文明又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在探 讨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麦子(主要指小麦)是现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有l/3以上人口以麦子为主要 食粮。在各种农作物中,麦子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中国,其重要性也仅 次子水稻。麦子起源于亚洲珏部。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长江流域在距今一万甚至一万年 以前就已进入到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阶段。黄河流域也在距今八千年以前,也发展了以 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为特色的农耕文明。现在看来。麦是在中国人种植稻、粟之后四千 至六千年乃至更晚之后才出现在中国的。就黄河流域而言,麦的进入甚至比稻还晚。麦子 对于中国原有的粮食作物稻、粟来说是一个后来者,对于稻作区和粟作区来说则是闯入者。 这个后来闯入者是如何喧宾夺主取得其一物之下百物之上的地位的?本文试图从麦子在中 国的本土化历程和粮食作物结构的演变,来探讨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并藉以展望 此种文明在全球化进程中将要扮演的角色。 一、麦子本土化所遇到的障碍 麦子最先进入的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干旱是北方农业生产中最大的不利因素。麦子虽 然属旱地作物。但也要求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因此。灌溉保墒是北方麦子本土化的当务之 急。而当麦子进入中国南方之后,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正好相反。南方雨水充沛,地势低 洼,干旱不是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洪涝,特别是在稻麦二熟地区。水稻在收割之后,为 了能及时地种上麦子,必须及时地排干稻田中的水分,因此,排水成为在南方发展麦作的 关键。这个问题和土地所有制结合在一起就更加复杂了。宋代以后,由于“种麦之利,独 归客户”.田主担心种麦会影响种稻,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不允许佃户利用水稻收获 之后播种之前空闲的土地种麦:。 -绦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3页. 2黄震: ‘黄氏日抄》卷78,’“成淳八年中秋劝种麦文”。四库全书本,第52页. 119 +也许对于具有悠久农业历史和先进农业技术的中国人来说,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麦 子的生长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种麦利益的分配对于强调以“和以贵”的中国人来说, 协调起来也不是个大问题。影响麦子本土化的更大的阻力来自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饮食 习惯。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随着农业的形成而形成的。北方由于以种粟为主,小米成为北方 人的主食,南方由于以种稻为主,大米成为南方人的主食。,尽管小米和大米在加工食用方 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长期形成的习惯,很难以在短期内加以改变。历史上就有许多南 人不便北食,北人不便南食的例子。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河北大水,民乏食,下诏 发放太仓粳米六十万斛,来赈济灾民:有人认为北人不便食粳,便从本地拔出小米四十万 石以代之。‘著名的文人欧阳修、科学家沈括,他们以南人而居住北方,都认为北方食物不 堪咀嚼。南宋高宗绍兴末年,金军攻宋失败北撤,“遗弃粟米山积”,而福建、江浙人所 组成的宋军,素不食粟,死者甚众2。饮食习惯在人们的行为上也得到反映。习惯了饭稻羹 鱼的江南才子北上做官时,他们最思念的就是家乡的稻米饭,偶尔有一方稻田,就会成为 南客思乡之处。3历史上,主张在北方地区引水种稻的大多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