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政策对明末经济的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禁政策对明末经济的影响.doc

海禁政策对明末经济的影响 引言 明朝立国之初,太祖皇帝面临的是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严峻局面。政治上,新王朝建立后人心不稳,蒙元残余势力蠢蠢欲动,还有张士诚、陈友谅等“乱贼”的不断骚扰;经济上,社会经济衰弊,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在发展生产,为稳固新王朝的统治提供物质基础。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朱元璋需要一个和平安定以求发展的国际环境。恰在此时,大明的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倭寇不断骚扰,数次侵掠山东、直隶、浙东、福建沿海郡邑的局面。加之元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如方国珍的余党亦遁入海岛,与倭寇相勾结,“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这是严重威胁明朝新生政权的存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帝国,朱元璋不得不实行海禁。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朱元璋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上述事实说明,朱元璋当时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倭寇,加强海防。但是自此之后,明政府既不允许私人船只出海,也不再派官方船只出海贸易,外国商船也不许来华交易,中外商品交换被严格限制在规模甚小的朝贡贸易范围内。这标志着海禁政策作为明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被正式确立,并被后世作为“祖训而遵从。朱棣登基之后,虽对其父制定的对外政策做了诸多改革,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海禁监制,并在永乐年间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其受制于“祖训而未能明令废除海禁。到了明代中期之后,各朝统治者对待海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明成祖之后海禁政策再次得到强化;到了正德皇帝时,开始实行抽分制,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禁逐步废弛;但是嘉靖年间海禁政策高度强化,最终酿成“嘉靖倭患的恶果。明朝末期,隆庆皇帝接受前朝教训实行了开海政策,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天启一崇祯年间,政治的腐败已到无可救药的程度,内忧外患接连不断,海禁政策已趋于废弛。海禁政策作为“祖训流传下来,虽然在执行中有松有紧,但是终明一世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敢于明令废除。 海禁政策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明朝末期,正是世界大变革的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最终在向近代化的前进中领先了世界。与此同时,大明朝仍然执着于落后、愚昧的海禁政策,将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扼杀在萌芽之中,中国错失了一次跟上世界步伐的机会。本文着重论述海禁政策对明末经济的影响,希望能够找出中国落后的原因,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四点。 隆庆开海后私人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嘉靖皇帝去世后,明穆宗即位,年号“隆庆”。他即位初就宣布部分开放海禁:“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盖东洋若吕宋、苏禄诸国,西洋若交址、占城、暹罗诸国,皆我羁外臣,无侵叛.而特严禁倭奴者,比于通番接济之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开放”,这不但是明代海外贸易史,也是整个中国对外关系史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隆庆开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嘉靖时期中国海商武装走私集团的顽强斗争,嘉靖皇帝虽然最终镇压了这些沿海的武装走私集团,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走私贸易的猖獗是海禁政策结下的苦果,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主张开放海禁,以根除走私和海盗。明嘉靖二十四年(1564)福建巡抚谭纶就指出:“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昔人谓;弊源如鼠穴,也须留一个,若还都塞了,处处俱穿破。意正如此。”谭纶用了个通俗的比喻说明了现实问题,他请求朝廷允许福建商民在近海与外通商,按《明史》说法有不少中央政府官员都表示了认同。福建巡抚涂泽民也请开海禁:“用鉴前辙,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这些建议逐渐被明廷所接受,隆庆皇帝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贸易。中国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东林党人周起元写道:“我穆庙(隆庆帝)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此后出海贸易的人数不断增加,海上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东起日本,中经菲律宾的吕宋岛,直到南海诸国,到处都有海商的足迹。特别是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吕宋岛,更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上万人,“闽人以其地尽,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随着海上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广泛销售到世界各地,主打商品是生丝和丝织品、瓷器、糖等,往往是供不应求。这一时期海禁政策管制的松懈,带来了私人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朝贡贸易日趋瓦解 同私人海外贸易形成鲜明对比的朝贡贸易则逐渐走到了它的尽头。朝贡贸易是由海禁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