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期的思想走向与王符《潜夫论》之治道架构.pdfVIP

东汉中期的思想走向与王符《潜夫论》之治道架构.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中期的思想走向与王符《潜夫论》之治道架构,王符潜夫论,潜夫论,潜夫论注释译文,潜夫论txt,潜夫论pdf,潜夫论.慎微,潜夫论校注,潜夫论下载,潜夫论笺校正

东汉中期的思想走向与王符《潜夫论》之治道架构 作者:方君诚 【摘要】: 东汉中期的思想发展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脉络方向,王符在继承前人 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生活的实际政治情势,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生产等各个 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治道方案。 【关键词】: 治道; 《潜夫论》; 王符; 架构 一、 东汉中期的思想走向 东汉中期是东汉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其历经和、安、顺三代帝王,这一时期的 思想走向和东汉前期有着明显的差异,即汉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指向逐渐由思想、学术领域转 为对现实社会、政治的猛烈批判,由对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经学的批判转为对社会现实 治道的全面检讨。东汉前期历数光、明、章三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章帝时 已入全盛时期,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其《论衡》就写于章帝年间,他继承和 发展了从东汉初以来,由郑兴、尹敏、扬雄、桓谭所渐兴的批判天人感应的神学经学及谶纬 迷信的思想传统,以“超前觉醒”“执著求真”的科学思维之态度,勇猛举起“疾虚妄”之学术批 判大旗,全面系统地检批了自董仲舒以来的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经学,成为两汉时代最 大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东汉前期的时代特点、社会状况使得王充的批判过多局限 于纯学术领域,过多于形而上的反思,对于现实的社会与政治则疏于揭批,却歌颂有余,在 其《论衡》之《齐世》、《宣汉》、《恢国》、《验符》、《须颂》诸篇中,尽其美誉之文, 他说:“今上即命,奉成持满,四海混一,天下安宁,物瑞已极,人应斯隆”(《论衡·宣汉》), “今上”即汉章帝。王充认为当时汉代“在百代之上”(《论衡·恢国》),理由是:“古之戎狄, 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商舄。以盘石为沃 田,以杰暴为良民,夷坎坷为平均,化不宾为齐民,非太平而何?”(《论衡·宣汉》)在他 看来,章帝时代即是“方今天下太平”盛事,盛事伟大,理应歌颂,其《论衡》就有除了批判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学经学的任务外,还有“为汉平说”(《论衡·须颂》)之责任,并认为“无 《论衡》之论”,就“不知优劣之实”,从而就不能准确给东汉当时之盛事定位。 章帝盛极而衰,及至和帝时已全面疮疾,王符此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其思想走向,他把 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东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边防、风情世俗,并对此 做哲学的反思与省察,他认为欲彻底根除东汉社会诸弊政,不仅要做社会改良革故的具体措 施,更应从世界的源起,知识的渊薮、人性的本质来做“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的形而上反省,藉此彻底扭转由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官方正统经学神学的治道指导所带来的 当下“衰世”。王符“精习经术”,但不泯于古今文经学,他的笔芒仅仅抓住现实社会和现实政 治,以此为“衰世”之务,以平民思想家特有的异端情愫开启了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滥殇,使 东汉思想界焕然一新,迸发出猛烈的社会批判力量,与其后追其绪者崔寔、仲长统一道,共 同对四百年的汉家王朝之治道得失进行了理论清算。从治道来看,作为同官方正统治道对立 面出现的新的治道模式的梳理,王符对封建国家统治秩序的重建及实现社会控制的稳定,提 1 出了各种挽救的方案和主张,且立论多于揭批,见解新颖独特,析理严实理性,语言醇正优 美,“明达治体,所敷陈多切中得失,非迂儒矫激务为高论之比也”[1],其理论回应了时代的 吁求,映射了东汉时代的社会精神。显然“潜夫”之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未能转为政 治实践,王符及其所处的那个知识分子群体力量的卑弱亦未能和现实正统力量相抗衡,救世 图新,“兴大化而升太平”(《潜夫论·本训》)理想的治道局面终未能实现,但是《潜夫论》 的问世是东汉思想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的出现不仅仅标识着汉代思想的转向,从而在中国 思想史上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的一个 重要过渡环节。 二、王符《潜夫论》治道架构 《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约六万言,自《隋书经籍志》以降,至《郑常读书记补逸》 止,除去《直斋书录解题》将其归入杂家类外,各部官、私经籍史志均将其列入子部儒家类, 虽然汪继培在其《潜夫论笺》自序中称:“其学折中孔子,而复涉猎于申、商刑名,韩子杂 说”,故“未为醇儒”,但其儒家思想的主流倾向亦是为古今学术界所公认,《四库全书总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